坚意

jiān yì [ jian yi]
繁体 堅意
注音 ㄐ一ㄢ 一ˋ

词语释义

决意;执意。

词语解释

  1. 决意;执意。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我几番着人寻那 裴度 来,与他些钱钞,教他寻些买卖做,此人坚意的不肯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知道,一发坚意要去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甘庄恪》:“ 乾隆 初, 纯皇 坚意復三年丧,诸臣莫详其制。”

引证解释

⒈ 决意;执意。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我几番着人寻那裴度来,与他些钱钞,教他寻些买卖做,此人坚意的不肯来。”
《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知道,一发坚意要去了。”
清昭槤《啸亭杂录·甘庄恪》:“乾隆初, 纯皇坚意復三年丧,诸臣莫详其制。”

坚意的网络释义

坚意

  • 坚意,汉语词汇。
  • 注音:jiān yì
  • 释义:决意;执意。
  • 汉字详情

    jiān [jia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J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EG
    四角: 271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坚,刚也。——《说文》

    坚,坚土也。——《广雅》

    四为壤五,为坚三。——《九章算术·穿地》

    铠甲不坚。——《韩非子·五蠹》

    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战国策·燕策》

    非不坚利。——《孟子·公孙丑下》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坚瓠(坚厚而实心的葫芦。不可剖以盛物,因喻无用的东西);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坚顽(极其坚硬);坚确(坚硬);坚滑(坚硬滑溜);坚润(坚硬而润泽)

    (4) 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坚,强也。——《广雅》

    坚穷廉直。——《吕氏春秋·审分》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5) 又如:坚巧(牢固而精巧);坚城(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坚勚(结实);坚壁(坚固的墙壁或营垒;坚守壁垒)

    (6) 饱满

    其谷不坚。——《吕氏春秋·贵信》

    (7) 又如:坚成(结实;成熟)

    (8) 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坚凝(坚定;坚强;紧凑简练);坚确(心志坚定;土质坚固);坚劲(强而有力;意志坚强不变);坚心(坚定的心志)

    (10) 牢靠,稳定

    坚致为上。——《淮南子·时则》。注:“功,牢也。”

    (11) 又如:坚心(一心);坚附(安定,牢固附着);坚卧(按兵不动)

    (12) 固执

    二曰行辟而坚。——《荀子·宥坐》

    小敌之坚。(坚,硬拼。)——《孙子·谋攻》

    (13) 又如:坚意(执意,决心);坚卧(坚不出仕,隐居);坚秉(坚持);坚僻(固执怪僻)

    名词

    (1) 坚固的东西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2) 要塞,堡垒 。如:攻坚

    动词

    加固,使坚固 。如:坚精(固精壮阳);坚白(坚守贞节);坚营(加固营垒)

    副词

    坚持;固执 。如:坚卧烟霞(隐居的意思);坚称

    英文翻译

    hard, strong, firm; resolut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en1 gien1

    宋本广韵

    [yi]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AP
    四角: 00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記去聲開口三等ʔĭəqih/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