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

guó jì sī fǎ [guo ji si fa]
繁体 國際私法
注音 ㄍㄨㄛˊ ㄐ一ˋ ㄙ ㄈㄚˇ

词语释义

国家处理和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规则的总称。这种关系一般是由于对外贸易和本国人同外国人往来而产生。国际私法所以称为“国际”,是因为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已越出一国的范围。其主要渊源为国内立法,其次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词语解释

  1. 国家处理和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规则的总称。这种关系一般是由于对外贸易和本国人同外国人往来而产生。国际私法所以称为“国际”,是因为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已越出一国的范围。其主要渊源为国内立法,其次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引证解释

⒈ 国家处理和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规则的总称。这种关系一般是由于对外贸易和本国人同外国人往来而产生。国际私法所以称为“国际”,是因为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已越出一国的范围。其主要渊源为国内立法,其次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国际私法的国语词典

本国为处理涉及他国人民的民事法律关系而设立的法规。

国际私法的网络释义

国际私法

  • 国际私法:用于解决涉外因素的民法或商法
  • 国际私法:杜涛、陈力著书籍
  • 国际私法:许光耀、孙建主编书籍
  • 国际私法:韩德培著图书
  • 国际私法:田晓云著图书
  • 国际私法:叶竹梅著图书
  • 国际私法:赵相林著2007版图书
  • 国际私法造句

    当事人通过改变或创设连结点的方式以使其合同表面符合有“实际联系”的要求,被认为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由于师资和考核机制的欠缺、教材的不相适应、学生的外语能力不高,国际私法的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法律规避在国际私法居于重要地位。
    尽管历史表明过去的国际私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国内法,并且在法律选择上必须保证国内法的优先适用,但由于其局限性与不合理因素的存在,法学界中主张内外国法律平等的仍不乏其人。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论界及各国立法对其持不同态度。
    先决问题是涉外婚姻、涉外继承关系中经常出现的法律问题。国际私法先哲们对先决问题已有论及。
    版权的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更加普遍,由此引起了国际私法领域对于国际网络版权贸易管辖权的不同主张。
    因此,国家原产地规则目的是,一种'国际私法'后台;'母国'法律的决定性因素。
    先决问题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一般制度问题。
    在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中,法律规避没有独立存在的空间。
    在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内国法院根据冲突规范应适用某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内国法院便以此为由拒绝适用该外国法的一种制度。
    因此,“中国互联网主权论”,说的难听些,就是国际私法中的一句典型论述。
    法律规避究竟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独立的制度,还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一部分?
    法律规避在国际私法中居于重要地位,研究法律规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家豁免问题是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古老话题。
    尽避历史表明过去的国际私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国内法,并且在法律选择上必须保证国内法的优先适用,但由于其局限性与不合理因素的存在,法学界中主张内外国法律平等的仍不乏其人。
    先决问题不仅出现在适用内国国际私法的过程中,在适用国际统一冲突规范时,同样会出现先决问题。
    没有建立补充规则对涉及法律冲突或管辖权的国际私法'。
    国际私法上的不当得利含有涉外因素,在法律适用上会发生冲突。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中一项新的制度。

    汉字详情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ji]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F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MMF
    四角: 712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2) 同本义

    际,壁会也。——《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

    (3) 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凿棺际而安之。——南朝 梁· 江淹《铜剑赞》

    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4) 边缘

    东南大海际。——宋· 沈括《梦溪笔谈》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岩际;水际;无边无际;边际;天际;九天之际;一望无际;分际;漫无边际

    (6) 时候;时机

    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去就之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革灭之际。——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天宝之际。—— 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会议召开之际;兴利除害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际;实生此际

    (8) 中间,彼此之间

    利害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9) 又如:国际;校际;省际;星际;脑际;胸际

    (10) 旁边;近旁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11) 其时;适逢…的时候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綦母潜《春泛若耶溪》

    (12) 又如:际此盛会

    动词

    (1) 交会;会合

    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易·泰》

    (2) 适逢;恰遇

    良辅超拔于际会。——《论衡·偶会》

    昔张士逊亦以旧学际遇,用太傅致仕。——《宋史·何执中传》

    豪杰相逢鱼得水,英雄际会弟投兄。——《水浒传》

    (3) 又如:遭际;际遇(幸遇;适逢);际会(遭遇;遇会;会合);际会风云(喻好的际遇);际逢(遇到)

    (4) 达到;连接

    高不可际,深不可测。——《淮南子·原道》

    (5) 靠近或沿着

    北山陡起,下与河际。——《徐霞客游记·游龙门记》

    (6) 又如:际海;际水;际晓(犹黎明)

    英文翻译

    border, boundary, jun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si]
    部首: 505
    笔画: 7
    五笔: TCY
    五行:
    仓颉: HDI
    四角: 229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厶( )声。本义:禾;庄稼)

    (2) 同本义

    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

    (3) 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谭公维私。——《诗·卫风·硕人》。孔颖达疏引 孙炎曰:“私,无正亲之言。”

    (4) 男女阴部

    早有私病,不近妇人。——汉· 伶玄《赵飞燕外传》

    (5) 又如:私病;私处(生殖器)

    (6) 日常衣服

    薄污我私。——《诗·周南·葛覃》

    (7) 又如:私衣(官吏日常的便衣)

    (8) 非法的货物 。如:走私;贩私;缉私

    (9) 古指私田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小雅·大田》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10) 古代卿大夫的家臣

    某也,夫子之贱私。——《仪礼》

    (11) 又指诸侯国君的嬖臣妾媵

    君多私。——《国语》

    (12) 又如:蓄私

    形容词

    (1) 假借为“厶”。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汉之为 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丹不忍以乇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战国策·燕策》

    兼覆无遗谓之公,反公为私。——《贾子道术》

    私者,下之所以侵法乱主也。——《管子·任法》

    皇天无私阿兮。——《离骚》

    寡君君之私也。——《仪礼·燕礼》。注:“谓独受恩厚也。”

    大夫有私丧。——《礼记·杂记》。注:“妻女子之丧也。”

    不以私邑累公邑也。——《公羊传·昭公五年》

    (2) 又如:私宴(私人的宴乐;举行家宴);私衙(官吏的私第);私憾(私人之间的怨恨);私淑(对自己没有从学的前辈的敬仰);私力(私人的权力);私田(私人所有的田地);私地(私人的土地或地区);私邑(封邑。私人的领地);私兵(私人拥有的士兵);私客(私人的门客);私奴(旧时私家蓄养以供役使的奴仆)

    (3) 秘密的;不公开的

    项王乃疑 范增与 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唐· 白居易《长恨歌》

    (4) 又如:私款(私下聚会并招待);私倒(秘密买进卖出);私习(秘密学习);私盟(秘密结盟);私瘗(私下掩埋);私门(暗娼);私休(私下了结);私肥(贪污中饱);私房关目(夫妻之间的秘密事情,隐私);私房走野(乱搞男女关系);私盐包儿(比喻麻烦事儿。过去私人贩盐是犯法的,故称);私盐私醋(比喻不能公开的事);私肚子(私孕);私路(不为人知的小路);私慝(关系暧昧);私面(私下会面);私赏(私下赏赐)

    (5) 邪,不正

    若虽知之,奚道知其不为私?——《吕氏春秋》

    (6) 小

    私,小也。自关而西, 秦晋之郊, 梁益之间,凡物小者谓之私。——《方言》

    (7) 非法的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

    (8) 又如:私刑;私盐

    动词

    (1) 通奸

    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战国策·燕策》

    (2) 又如:私奸(私自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私夫(姘夫)

    (3) 排尿;小便

    师慧过 宋朝,交私焉。——《左传·襄公十五年》

    (4) 又如:私起(夜晚起床小便)

    (5) 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私称(偏爱的称谓);私溺(偏爱);私爱(偏爱;指私自宠爱的人);私厚(偏爱厚待);私阿(偏爱;曲意庇护);私幸(指受到帝王宠爱的臣子);私昵(指所亲近宠爱的人);私我(偏爱我)

    (7) 贪爱,求多

    王虽有万金,弗得私也。——《战国策》

    (8) 占有

    平生负国谴,骸骨非敢私。——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9) 用财物买通,贿赂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副词

    (1) 私下,偷偷地

    荆轲之太子不忍,乃遂私见 樊於期。——《战国策·燕策》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私分(私自分配);私布(私自陈述);私市(私自买进);私充(私自冒充顶替);私巡(指天子私自巡游);私求(私自有所要求);私见(私自谒见);私伺(私自探望);私私(私自地;暗暗地);私庇(暗中庇护);私地(暗中;背地里);私意儿(背地里,有意地)

    英文翻译

    private, personal; secre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陆丰腔] si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海陆丰腔] sii1 [宝安腔] su1 [台湾四县腔] sii1 [客英字典] sii1 [沙头角腔] su1 [梅县腔] se1 [东莞腔] s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夷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sisii/si
    [fa]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I
    四角: 34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乏入聲合口三等pĭwɐppyap/pv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