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期变更线

guó jì rì qī biàn gēng xiàn [guo ji ri qi bian geng xian]
注音 ㄍㄨㄛˊ ㄐ一ˋ ㄖˋ ㄑ一 ㄅ一ㄢˋ ㄍㄥ ㄒ一ㄢˋ

词语释义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的一条假想的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造句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个地理名词。
如果你乘船穿越太平洋,你就能横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我们已经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了。
如果你乘坐轮船横渡太平洋,你就会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
如果你乘船航行穿越太平洋,你会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如果你坐船旅行穿越太平洋,你会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
我们已经飞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
新西兰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所以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迎接新一天到来的国家。
爱德华的家乡干贝尔距离国际日期变更线仅有数英里。
飞机得飞越国际日际日期变更线。
因为你要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由南向北横跨太平洋。

汉字详情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ji]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F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MMF
四角: 712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2) 同本义

际,壁会也。——《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

(3) 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凿棺际而安之。——南朝 梁· 江淹《铜剑赞》

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4) 边缘

东南大海际。——宋· 沈括《梦溪笔谈》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岩际;水际;无边无际;边际;天际;九天之际;一望无际;分际;漫无边际

(6) 时候;时机

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去就之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革灭之际。——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天宝之际。—— 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会议召开之际;兴利除害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际;实生此际

(8) 中间,彼此之间

利害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9) 又如:国际;校际;省际;星际;脑际;胸际

(10) 旁边;近旁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11) 其时;适逢…的时候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綦母潜《春泛若耶溪》

(12) 又如:际此盛会

动词

(1) 交会;会合

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易·泰》

(2) 适逢;恰遇

良辅超拔于际会。——《论衡·偶会》

昔张士逊亦以旧学际遇,用太傅致仕。——《宋史·何执中传》

豪杰相逢鱼得水,英雄际会弟投兄。——《水浒传》

(3) 又如:遭际;际遇(幸遇;适逢);际会(遭遇;遇会;会合);际会风云(喻好的际遇);际逢(遇到)

(4) 达到;连接

高不可际,深不可测。——《淮南子·原道》

(5) 靠近或沿着

北山陡起,下与河际。——《徐霞客游记·游龙门记》

(6) 又如:际海;际水;际晓(犹黎明)

英文翻译

border, boundary, jun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ri]
部首: 429
笔画: 4
五笔: JJ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sun; day; day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nʑĭĕtnjit/rit
qī,jī [qi,ji]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ADW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CB
四角: 478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 )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2) 同本义

期,会也。——《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

归妹愆期。——《易·归妹》

若旬虚期于月津。——《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

而不能期月守也。——《礼记·中庸》

叔孙旦而立期焉。——《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

(3) 又

期日中。

期我决斗。——明· 魏禧《大铁椎传》

(4) 又如:期要(约定,预先约定);期期(约定期限);期会(约期集合;预定期限推行政令);期约(约期;约会);期克(严格规定时间);期信(约定的时间);期刻(克期。约定时间)

(5) 会,会合

期于司理。——《国语·周语》

言议期命。——《荀子·正论》

几万民之期于市者。——《周礼·司市》

(6) 又如:期话(会晤交谈);期战(会战)

(7) 希望

良剑期乎断。——《吕氏春秋·察 今》

(8) 又

不期乎镆铘。

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骥骜。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期勖(寄希望、勉励);期寄(期望);期厉(期望勉励);期愿(期望;愿望)

名词

(1) 预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期限

星辰者,天之期也。——《淮南子·天文》

前期十日。——《周礼·大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惟待死期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临期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五年为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工期(工程的期限);过期(超过期限);约期(约定日期);刑期(服刑的期限);任期(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期契(誓约,约期);期节(时节);期质(寿命);期程(时间;时间和路程)

(3) 机运;机会 。如:期合(机遇);期运(气数;机运);期数(气数;命运)

(4) 时,日;一段时间 。如:婴儿期;青年期;忧虑期;懒散期;更年期;绝经期;进行期;活动期;热退期;出疹期

(5) 极,限度

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6) 又如:期程(行旅的时日路程);期度(限度,法度)

(7) 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 。如:一年出十二期刊物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eriod of time; date; time limi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梅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陆丰腔] ki3 [宝安腔] ki2
◎ 潮州话:ki5 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

gēng,gèng [geng]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J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LWK
四角: 10506

详细解释

gēng

动词

(1) (形声。从攴( ),“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2)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 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 晋武公。——《史记·晋世家》

(3) 又如:更故(更改;变改);更号(改变名位与称号);更步(改变行止);更元(更改年号);更移(变迁;改变);更徙(变迁);更法(变法);更革(变革;改革)

(4) 改,改正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5) 又如:更订(改订;修订);更议(改议);更窜(窜改,改动)

(6) 更换;替代

更,代也。——《方言三》

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7) 又如:除旧更新(除去旧的,用新的来代替);更王(改换帝王);更置(变动,变换);更调(调换;改换)

(8) 经过,经历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 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9) 又如:更世(更事。阅世,经历世事);更涉(经历);更尝(亲身经历,实际体验);更履(经历;遭遇)

(10) 连续,接续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注:“续也。”

(11) 又如:更相(相继;相互)

(12) 轮流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3) 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14) 偿还;抵偿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15) 报,报答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国语·晋语三》

(16) 通“梗”( gěng)。阻塞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管子·九守》

名词

(1)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更鼓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宋· 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

(2) 又如:更点(指更鼓之声);更钥(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

(3) 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半夜三更

(5) 另见 gèng

gèng

副词

(1)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更无六耳(再没有第三人。六耳:第三者的代称);更若(再如;倘若);更待(再等;再过)

(3)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相当于另外;也

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相当于“反而”“竟然”“还是”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 与,和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宋· 杨万里《春兴》

(2) 另见 gēng

英文翻译

more, still further, much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ang1 gaang1 gang1 gang3
◎ 客家话:[梅县腔] gang1 gen1 gen5 [东莞腔] gang1 gen5 [宝安腔] gen3 | gang1 [梅县腔]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5 gien3 gang1 [沙头角腔] gien3 gang1 [客英字典] gen3 gang1 gin3 gen5 [海陆丰腔] gien5 gien3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gen4 [陆丰腔] gang1 ge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行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ng/keangkɐŋ
xiàn [xi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IJ
四角: 2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英文翻译

line, thread, wire; clu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