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贼禄鬼

guó zéi lù guǐ [guo zei lu gui]
注音 ㄍㄨㄛˊ ㄗㄟˊ ㄌㄨˋ ㄍㄨㄟ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国贼:危害国家的坏人;禄:官吏的俸给。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成语用法

国贼禄鬼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汉字详情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zéi [zei]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ADT
五行:
仓颉: BOIJ
四角: 738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2) 同本义

贼,败也。——《说文》

害良为贼。——《荀子·修身》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庄子·秋水》

毁则为贼。——《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

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又如:贼毫(书法的败笔。指笔锋之劣);贼伦(毁弃伦常,败坏道德);贼仁(毁弃仁爱);贼蚀(受到的歪曲损害);贼义(毁弃道义);贼害(残害、伤害);贼蠹(危害);贼殃(祸害)

(4) 特指杀害

贼民之主,不忠。——《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骤谏, 公患之,使鉏贼之。

杀人不忌为贼。——《左传·昭公十四年》

刑杀不正谓之贼。——《烈女传·辩通》

(5) 又如:贼斗(残杀格斗);贼残(残害);贼场(讨贼的战场);贼杀(杀害);贼性(残杀之性);贼刑(刑杀);贼诛(杀害)

名词

(1) 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商君, 秦之贼。 秦强而贼入 魏,弗归,不可。——《史记·商君列传》

讨贼复兴之效。——诸葛亮《出师表》

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几落贼手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贼中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西后及贼臣忌益甚。(贼臣,指当时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卖国贼;工贼;贼子(反叛,叛乱或叛逆的人);贼臣(叛逆不忠的臣子);贼官(为敌方效力的伪官)

(3) 刺客,杀人的人

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史记·留侯世家》

燕王昏乱,其太子 丹乃阴令 荆轲为贼。——《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偷窃或抢劫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用贼,多指抢劫财物者,后来才指偷窃者)

使长安丞 龚奢叩堂户晓贼。——《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方苞《狱中杂记》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一贼提刀。

贼应声落马。

令贼知也。

(5) 又如:盗贼(强盗和小偷);窃贼(小偷儿);贼不空手(比喻势在必得);贼属(贼寇的家眷亲属)

(6) 骂人的字眼

老贼欲废汉自立。——《资治通鉴》

与老贼势不两立。

贼臣忌益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此乃荣贼。

(7) 祸害

淫侈之欲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贾谊《论积贮疏》

(8) 敌人;仇敌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敌人的气焰正嚣张。氛,气,气焰。方,副词。炽,火旺盛。)——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形容词

(1) 邪恶,不正派

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史记·龟策列传》

(2) 又如:贼贱(卑贱;下贱);贼尘(有害的灰尘。喻欺君罔上者);贼忒忒(形容眼神不正派);贼智(鬼点子,狡猾办法);老鼠真贼

(3) 残暴;狠毒

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汲黯列传》

少时阴贼。——《史记·游侠列传》

(4) 又如:贼深(心肠残酷,用法深刻);贼暴(残虐;暴虐);贼悍(残暴凶悍)

副词

〈方〉∶很;非常 。多用于令人不满的或不正常的情况。如:贼冷;贼亮(光亮之极)

英文翻译

thief, traitor; kill

方言集汇

◎ 粤语:caak6

宋本广韵

[lu]
部首: 431
笔画: 12
五笔: PYV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NME
四角: 372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录声。本义:福气、福运)

(2) 同本义

禄,福也。——《说文》

福禄如茨。——《诗·小雅·瞻彼洛矣》

使女受禄如天。——《仪礼·少牢馈食礼》

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国语·晋语》

短折不禄。——《仪礼·曲礼》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诗·大雅·既醉》

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左传·襄公十一年》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禄祚(福分和寿命);禄命(古代宿命论者认为人生的盛衰,祸福、寿天、贵贱等均由天定);禄相(有禄的相的样子。旧时相术认为人的形体、气色等与人的贵贱贫富、天寿等有关);禄气(食禄之气运)

(4) 官吏的俸给

恽幸有余禄。—— 杨恽《报孙会宗书》

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红楼梦》

(5) 又如:高官厚禄;爵禄(爵位和俸禄);薄禄(薪水);禄蠹(领取官俸的蛀虫);禄仕(为食俸禄而居官);禄糈(古代官吏的俸给)

(6) 禄位 。如:禄利(爵禄之利);禄饵(以禄位为诱饵);禄荫(凭借先人余荫而取得的禄位)

(7) 赏赐物 。如:禄料(料钱。唐宋间官吏除岁禄、月俸外的一种食料津贴)

(8) 通“录”。册籍

皆辨其物而奠其禄。——《周礼·天官下·职币》

动词

(1) 给予俸禄

故,上贤,禄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荀子》

(2) 又如:禄绝(死的讳辞);禄亲(禄养。以俸禄养亲);禄使(给俸禄供使用);禄勋(给予有功者以俸禄)

(3) 通“录”。总领

社稷不定,臣禄齐国之政。——《管子·大匡》

英文翻译

blessing, happiness, prospe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lukluk
guǐ [gui]
部首: 903
笔画: 9
五笔: RQ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I
四角: 265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kyoix/kvojk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