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手

guó shǒu [ guo shou]
繁体 國手
注音 ㄍㄨㄛˊ ㄕㄡ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国手 guóshǒu

(1) 才艺技能冠(如棋艺、医道等)绝全国的人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唐诗纪事·裴说·棋》
national champion(in chess,etc.);grand master

词语解释

  1. 一国中某项技艺最为出众的人。

    唐 白居易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唐 裴说 《棋》诗:“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宋 苏轼 《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我是外科医国手也,何必他求?” 傅尃 《感怀》诗之三:“拯乱几曾逢国手,嫉余早分到蛾眉。”

引证解释

⒈ 一国中某项技艺最为出众的人。

唐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唐裴说《棋》诗:“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宋苏轼《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我是外科医国手也,何必他求?”
傅尃《感怀》诗之三:“拯乱几曾逢国手,嫉余早分到蛾眉。”

国手的国语词典

具有某种才能技艺为全国第一流的人。

国手的网络释义

国手 (汉语词语)

  • 国手是一个汉语词语,词语意思是精通某种技能(如医道、棋艺等)在所处时代达到国内该领域的最高水平。词语出自《唐诗纪事·裴说·棋》:“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 国手造句

    围棋世界第一人苏羽正坐在车里抱着他的亲外甥摇头晃脑,韩国国手李世石则看着小姑娘苏语丝一样摇头晃脑。
    秦国利用两次大战之机,迅速崛起,从魏国手中收复部分失地,商鞅因此大功,拜爵封君。
    以往彰显身份的幌子如今成了按图索骥的标签,破门而入,也不管有多少人排队等着呢,一句太子遇刺,征召良医,谁敢稍作犹豫?可怜这些“国手”。
    昨日,男篮国手孙悦与妻子陈露在孙悦老家河北沧州举行婚礼。
    在这四年后,当夏季奥运会再一次在洛杉矶举办,中国手枪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
    就在这时,高寒发现了一封发往日军宪兵司令部的明码电报,上面说有一个围棋国手宫平一郎八段要来上海,目的是陪爱好围棋的渡边消遣。
    姜芋抢过杨国手中的报纸,《独立刊》主编面上就《天才作家的推理小说,根本不成气候!》如此的标题印入眼帘。
    当然,要郭士强下课的不仅仅是球迷,在现场观看比赛的一位中国男篮前国手用一句话概括了郭士强现在的局面,“郭士强不下课,难以平民愤!”。
    殊不知,心思慎密的姚明,早已将自己的心交给了中国女篮的“美女国手”叶莉。
    在武朝,上至八旬老者,下至七岁锥童,都懂的下象棋,不过,要想把象棋下的出神入化达到国手的境界很难。
    代表中国女队出征的是国手许诺和李珊珊,以及杨梦然和付晶两名年轻球员。
    当时,这位少年得志的国手雄心勃勃地要拿男单冠军,可还未走到决赛大门,王励勤就被法国怪拍手埃洛瓦淘汰。
    他的篮球技术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和国手不分轩轾。
    林海峰是家喻户晓的围棋国手。
    他,就是我学生时代就和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邱钟惠一样顶礼膜拜的乒乓球国手李光祖。
    ,是为了确保南沙群岛的自然资源落入最弱的争端国手里,因为菲律宾完全依赖外国公司开发自然资源,并且只能从中得到一部分资源,跨国公司将赚得盆满钵满。
    女子方面,中国女篮派出了两名前国手,江苏球员许诺和李珊珊,还有两名国青球员杨梦然和付晶。
    易青说本来我也有所顾虑,知道焦木树皮在徐卫国手里也是近期的事,但是前后派出去几批探险队,都在这座大山里神秘失踪,音信杳无。
    国手是吧,咱还真不怵你,我可是几岁就敢在街边上练摊的主,今天就杀杀你个小妮子的威风,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目空一切,随便小觑天下英雄!
    今年,龙潭庙会特别邀请了国手叶江川、许昱华、刘小光等棋类大师来到庙会与市民面对面交流棋艺,与广大棋友摆开车轮棋阵。

    汉字详情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