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笃

kùn dǔ [ kun du]
繁体 困篤
注音 ㄎㄨㄣˋ ㄉㄨˇ

词语释义

病重;病危。

词语解释

  1. 病重;病危。

    汉 王充 《论衡·解除》:“病人困篤。”《后汉书·卫飒传》:“载病诣闕,自陈困篤。” 宋 陆游 《南唐书·刘仁赡》:“ 仁赡 已困篤,不知人。”

引证解释

⒈ 病重;病危。

汉王充《论衡·解除》:“病人困篤。”
《后汉书·卫飒传》:“载病诣闕,自陈困篤。”
宋陆游《南唐书·刘仁赡》:“仁赡已困篤,不知人。”

困笃的网络释义

困笃

  • 释义
  • 汉 王充 《论衡·解除》:“病人困笃。”《后汉书·卫飒传》:“载病诣阙,自陈困笃。” 宋 陆游 《南唐书·刘仁赡》:“ 仁赡 已困笃,不知人。”
  • 汉字详情

    kùn [kun]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SI
    五行:
    仓颉: WD
    四角: 6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 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 同本义

    困,故庐也。——《说文》

    (3) “梱”的本字。门槛

    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墨子·备城门》

    形容词

    (1) 穷;贫困

    困,穷也。——《广雅》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

    以振穷困。——《吕氏春秋·慎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岁饥民困。——《史记·宋世家》

    今岁不登,已遣使节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

    (2) 又如:困污(生活贫苦,地位低下);困悴(贫困愁苦);困匮(贫乏,贫困)

    (3) 困难;苦难

    不以监困故而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楚大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困穷(艰难窘迫;生活困苦贫穷);困笃(病重垂危);因踬(因厄不得升进);困学(遇到困难才去学习。指被动学习);困心衡虑(尽心竭虑,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困知勉行(苦学以求知,勉力践行)

    (5) 劳倦;疲倦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困约(困顿贫乏);困耗(困顿衰败);困腾腾(困倦无神的样子);困恹恹(憔悴,没精神)

    (7) 急难、危难

    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困扰;围困,为人所阨阻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数十伶人困之。——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2) 又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于心。——《孟子·告子下》

    困于雨。——清· 周容《竽老人传》

    酒困路长。——宋· 苏轼《浣溪沙》

    致此疾困。——《明史》

    (3) 又如:困兽(被围捕的野兽);困踬(受挫,失败);困斗(被人围困的野兽,仍然极力抵抗,作最后的挣扎);困蒙(为蒙昧无知所困扰)

    (4) 阻碍

    困于石,据于蒺藜。——《易·困》

    (5) 穷尽

    樱花落尽春将困。——南唐· 李煜《谢新恩》

    动词

    (1) 睡

    忽昏困如梦。——宋· 王定国《甲申杂录》

    (2) 又如:困头(想睡的时刻);困到头忽里(方言。一觉未醒。忽:睡一觉为一忽);困到长忽里(方言。死去);困梦头里弗曾想着(方言。竟想不到)

    (3) 疲倦欲睡

    萧队长困了,只迷糊地回答这一句,又合上眼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英文翻译

    to surround, beseige; to be surrounded; diffi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n5 [沙头角腔] kun5 [陆丰腔] kun5 [梅县腔] kun5 [台湾四县腔] kun5 [客英字典] kwun5 [东莞腔] kun5 [客语拼音字汇] kun4 vun4 [宝安腔] k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悶去聲合口一等khuonh/quonnkʰuən
    [du]
    部首: 624
    笔画: 9
    五笔: TCF
    五行: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NVM
    四角: 88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马,竹声。本义:马行迟顿)

    (2) 同本义

    笃,马行顿迟也。——《说文》

    笃癃无家属。——《后汉书·先武纪》。注引《尔雅》曰:“笃,困也。”

    (3) 又如:笃么(笃笃末末,笃笃寞寞。转来转去,徘徊不前)

    (4) 忠实,不虚伪

    朋友不笃,非孝也。——《吕氏春秋·孝行》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笃公刘。——《诗·大雅·公刘》

    尧九男,皆益笃。——《史记·五帝纪》

    (5) 又如:笃人(忠实厚道的人);笃仁(笃实而仁厚);笃亮(笃实亮直);笃美(笃实美善);笃敏(诚笃而敏锐);笃教(竭诚于教化);笃烈(诚厚刚正)

    (6) 沉重

    孙权病笃。——《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笃速速(笃簌簌。发抖、哆嗦的样子);笃疾(疾病沉危);笃剧(指病情沉重危急);笃癃(重或残疾之人);笃患(严重的病患);笃灾(严重的灾害)

    (8) 厚

    笃,厚也。——《尔雅·释诂》

    硕大且笃。——《诗·唐风·椒聊》

    予嘉乃德,日笃不忘。——《书·微子之命》

    (9) 专一 。如:笃慎(专心谨慎);笃向(专诚向往);笃重(专一深重);笃习(专一于学习);笃意(专心致意)

    (10) 切实;确凿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论语·先进》

    (11) 又如:笃论(确当的言论);笃见(确切的见解)

    (12) 丰厚 。如:笃生(上天独厚于其人,使生而不同于凡常);笃降(笃生);笃顾(犹厚念);笃雅(厚重典雅);笃睦(淳厚和睦)

    (13) 〈方〉∶安稳;确定 。如:笃悠悠;笃笃定定

    (14) 深厚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5) 又如:笃好(交情深厚);笃正(纯厚正直);笃古(纯厚古朴;好古);笃至(深厚到了极点);笃尚(纯厚高尚);笃恭(纯厚恭敬)

    ——象声词。如:笃笃(象声词,马蹄声);笃笃笃(和尚念经时的木鱼敲击声);笃速(马蹄声)

    副词

    甚;深 。如:笃好斯文;笃念旧思;笃老(极衰老);笃恨(十分憎恨);笃重(十分严重);笃孝(十分孝顺);笃好(十分爱好);笃切(十分殷切);笃深(十分深厚);笃密(十分亲密,感情深厚)

    英文翻译

    deep, true, sincere, genuine

    方言集汇

    ◎ 粤语:duk1

    宋本广韵

    困笃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