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8章:“炮兵营营长杨某,好像染有嗜好,整天萎靡不振,因此办事也提不起精神,只是因循敷衍。”
成语用法
因循敷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会变通。
因循敷衍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2) 同本义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动词
(1) 依靠;凭借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介词
(1) 由于,因为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形容词
(1) 亲,亲近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1) 于是,就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 因而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东莞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陆丰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宝安腔] jin1 [沙头角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海陆丰腔] r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因 | 於眞 | 影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qjin/in | ʔĭĕ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盾声。彳(
),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2) 同本义
循,行顺也。——《说文》
循道而趋。——《庄子·天道》
循墙而走。——《庄子·列御寇》
率循大下。——《书·顾命》
五星循轨。——《淮南子·本经》
循天者,与道游者也。——《淮南子·原道》
循山而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聊斋志异·促织》
循以入。——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循轨(依轨道而行);循箫(沿街叫卖的人)
(4) 按照;依序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定法》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循例(依照常例);循名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循次(依次);循依(依照)
(6) 遵循,仿效
昏微循迹。——《楚辞·天问》。注:“循,遵也。”
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书·洪范》
(7) 又如:循古(遵循古制);循道(遵循正道);循桡(遵行);循检(遵照规矩);循蹈(遵循)
(8) 遵守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礼记·射义》
大人作而弟子循。——《淮南子·汜论训》
(9) 又如:循律(遵循法律、制度);循分(遵守本分)
(10) 循环 ,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如:循环往复,循环无端
(11) 通“巡”。巡视
循行国邑。——《礼记·月令》
循,巡也。——《珠丛》
徼循长杨以东。——《汉书·东方朔传》。注:“行视也。”
(12) 又如:循览(浏览)
(13) 步行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战国策》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14) 又如:循步(行步,慢步)
(15) 安抚
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战国策》
(16) 又如:循拊(安抚;抚慰);循抚(安抚)
(17) 寻找 。如:循本(寻求其本源);循揣(寻思);循咀(寻味)
(18) 考察;检查;省察 。如:循省;循察(省察);循行(巡视)
(19) 通“揗”。抚慰;摩;抚摩
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荀子·哀公》
循石,非彼无石。——《公孙龙子·坚白论》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天瑞》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汉书·李陵传》
(20) 又如:循玩(抚摩赏玩)
形容词
(1) 良,善,好 。如:循声(治绩;声誉);循顺(善良驯顺);循雅(温顺文雅)
(2) 恭谨
臣以济循事王,王能亡燕…——《战国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cun2 [梅县腔] sun2 [海陆丰腔] sun2 c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c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宝安腔] s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旬 | 詳遵 | 邪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zsyn/szvin | zĭuĕ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表示与动作有关。“搏”是“布列”的意思,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施予;给予)(2) 同本义
勘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书·康王之诰》
敷政优优,百禄是道。——《诗·商颂·长发》
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 皮日休《原弈》
(3) 又如:敷民(施于人民。敷:布施);敷施(布施);敷锡(施赐);敷教(布施教化)
(4) 铺展;铺开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牖间南向,敷重篾席。——《书·顾命》
敷宴席。——《穆天子传》
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汉书·陈汤传》。师古曰:“傅,读曰敷。敷,布也。”
(5) 搽,涂上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6) 又如:敷粉;敷药
(7) 通“布”(
)。宣告;陈述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后汉书·张网传》
善敷者辞殊而义显。——《文心雕龙·鎔裁》
(8) 又如:敷布(陈述);敷文(铺陈文藻);敷畅(敷陈发扬);敷奏(敷陈上奉);敷释(铺叙阐释);敷布(叙陈)
(9) 开
用花者取花初敷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10) 又如:敷英(开花);敷秀(敷英;敷披。开放);敷荣(繁荣;开花);敷华(开花)
(11) 传布 。如:敷弘(传布弘扬);敷展(展布,传播);敷扬(传播宣扬);敷显(传布显扬)
(12) 宣布;公布 。如:敷宣(宣布);敷政(推行政事);敷纶(宣诏);敷露(公布,披露)
(13) 足,够
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入不敷出;敷余(多余;多出)
(15) 通“溥”。分布;散布
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诗·周颂·赍》
(16) 又如:敷芬(发散香气);敷条(展枝);敷闻(使名声远扬);敷兴(广布而使人高兴)
(17) 生长
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书·禹贡》
(18) 通“傅”(
)。附着郭门在外为衡,以两木当门,凿其木,维敷上堞。——《墨子·备城门》
形容词
(1) 普遍
敷天之下。——《诗·周颂·般》
(2) 又如:敷求(广求;遍求);敷洽(广布);敷寻(广泛寻访);敷广(广泛传播);敷光(普照)
(3) 通“肤”。浅薄
末学敷浅,诚所未详。——顾野王《上呈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海陆丰腔] f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东莞腔]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敷 | 芳無 | 滂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pʰĭu | phyo/phi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2) 水循河道流汇于海
衍,水朝宗于海貌也。——《说文》
至今衍于四海。——《书大传》。注:“犹溢也。”
水直衍。——《太玄·法》。注:“达也。”
(3) 溢出,水满而出
东注太湖,衍溢陂池。——司马相如《上林赋》
在中也。——《易·需》。虞注:“流也。”
(4) 又如:衍溢(水满溢);衍涝(谓雨水满溢)
(5) 散开
衍溢漂疾。——汉· 枚乘《七发》
(6) 分布
千乘方毂,万骑骈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后汉书》
(7) 通“演”。推演;演述
大衍之数五十。——《易·系辞上》
(8) 又如:衍说(讲说);衍声(谓文字从声音上演变);衍形(谓文字从形体上演变);衍算(推算数字);衍忒(推算过失)
(9) 扩展,扩充
丘明衍传, 迁、 固承流,史书始粲然大备。—— 章炳麟语
(10) 又如:衍文义书(借题发挥的文章);衍功(谓广建功业);衍食(扩大食邑)
(11) 动植物孳生繁茂
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管子》
(12) 通“延”(
)绵延二曰衍祭。——《周礼·春官·大祝》。郑注:“衍,当为延。”
无迁无衍,命乃长久。——《管子·白心》
(13) 又如:衍曼(绵延不绝貌);衍嗣(绵延,继续);衍庆(绵延吉庆)
形容词
(1) 以盛、多、过多、多余为特点的
国富人衍。——杜笃《论都赋》
(2) 又如:衍文(因抄刊古书而误增的字);衍溢;衍辞(多余的辞藻);衍句(因缮写、刻版、排牍等错误而多出的句子);衍字(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的字);衍误(增衍和讹误)
(3) 丰富的, 种类多、数量大的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荀子》
(4) 富足的
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后汉书》
(5) 多余
岁衍百余万缗,淮俗若之。——宋之莹《玉壶诗话》
名词
(1) 山坡。山顶和山脚之间的部分
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 鄜衍。——《史记·封禅书》
(2) 一片软湿的土地;沼泽
巡陆夷之曲衍隙兮。——《楚辞
(3) 低而平坦之地
民之有口…犹其原湿衍活也,衣食于是乎生。——《国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3 ren5 [陆丰腔] jan1 [台湾四县腔] jen3 jen5 [梅县腔] jan3 [客英字典] jen3 [宝安腔] jen1 je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演 | 以淺 | 以 | 仙A開 | 上聲 | 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jĭɛn | jenx/j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