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稍

sì shāo [ si shao]
注音 ㄙˋ ㄕㄠ

词语释义

1.指城镇边缘地区。 2.指四肢。

词语解释

  1. 见“ 四梢 ”。

引证解释

⒈ 见“四梢”。

四稍的网络释义

四稍

  • 概述
  • 太极拳、形意拳理论中提及的一个专有名词。
  • 四稍者,舌为肉稍,齿为骨稍,发为血稍,甲为筋稍。
  • 肉稍:舌顶悬盈(上膛)既可接周天气息,更可促使全身肌肉坚硬有力。
  • 骨稍:叩齿使全身骨挺增强体力,人在遇到忿恨事情咬牙切齿显出凶像。
  • 血稍:即怒发冲冠呈现凶像,人在心绪紧张时,人的头发根便发胀起来,使别人感到一种威胁,但是血稍可取却不要过分,否则便会影响心绪放松。
  • 筋稍:手指甲和脚趾甲为筋稍。
  •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shāo,shào [shao]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IE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FB
    四角: 29927

    详细解释

    shāo

    名词

    (1)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禾末)

    (2) 同本义

    稍,出物有渐也。——《说文》。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谷芒者别。

    (3) 又如:稍秣(给牛马吃的草料)

    (4)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如:稍芟(指树枝芦荻等塞河之物);稍房(亦作“梢间”、“梢房”。距主房较远的房间);稍瓜(菜瓜)

    (5) 俸禄,官吏的薪水

    均其稍食。——《周礼·内宰》。注:“吏禄禀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稍食(月俸,按月而给的廪食);稍饩(月俸,廪食);稍房(堆放稻粮的屋子)

    (7) 赌本 。如:翻稍(翻本);稍物(做赌本的财物,金钱);稍长胆壮(赌本足,胆子大);稍挽稍(拿自己的赌资来博取别人的银钱)

    (8) 用同“艄”。称船家 。如:稍婆(船家妇女;撑船的女子);稍工(艄公);稍子(艄公;船夫);稍公(撑船的人,掌舵的人)

    副词

    (1) 逐渐

    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稍,渐也。——《汉书·郊祀志》集注

    渐渐,犹稍稍也。——《一切经音义》

    吏稍侵辱之。——《汉书·周勃传》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其后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稍杀(渐衰;稍差)

    (3) 略微;稍微

    稍,稍小也。——《广雅》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稍姑(稍微,姑且);稍胜一筹;稍息(略微休养生息;略微停止;小憩;歇息一会儿);产品的质量稍差了些,要注意保证质量;这大衣稍长了一点

    (5)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但”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

    (6) 随即,不一会 。如:稍稍(随即,已而)

    (7)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颇”、“甚”

    姐姐稍亲文墨,君瑞博通今古。——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动词

    用同“捎”。顺带寄、带。如:稍带(携带);稍驮(装载在牲口背上);稍袋(装粮食的口袋)

    形容词

    (1) 小

    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周礼·天官·膳夫》

    (2) 另见 shào

    sh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little, slightly; r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au2
    ◎ 客家话:[陆丰腔] siau3 [客英字典] sau1 sau5 [沙头角腔] sau1 [东莞腔] siau1 [海陆丰腔] sau1 [梅县腔] s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宝安腔] sau1 [客语拼音字汇] sau3 s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敎去聲開口二等ʃausrauh/shaw

    四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