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

sì hǎi [si hai]
注音 ㄙˋ ㄏㄞ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四海 sìhǎi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the whole country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the whole world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unconstrained

引证解释

⒈ 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⒉ 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
《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李绅《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李渔《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西施而多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⒊ 指全世界各处。

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⒋ 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史记·五帝本纪》:“南抚交阯、北发 ;西, 戎、析枝、渠廋、氐、羌 ;北, 山戎、发、息慎 ;东, 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⒌ 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
《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四海兄,是浦东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盛清明很四海地招呼邓秀梅。”

⒍ 神祇名。

《史记·封禅书》:“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餘庙。”

⒎ 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四海的国语词典

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四海的网络释义

四海 (儿童歌曲)

  • 《四海》是小皇帝所唱的儿歌。
  • 四海 (汉语词语)

  • 四海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即(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域。另有“豪放、豁达”的意思。
  • 另外,中医认为的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 四海的翻译

    德语: locker
    法语: les quatre mers, tous les coins du pays, partout

    四海造句

    抗战时期,爱国青年从五湖四海来到延安。
    四海之内,莫非兄弟;三教九流,尽是朋友。
    他是一位浪迹天涯,以四海为家的侠客。
    战争一起,四海无宁日。
    为人生诠释了所谓流浪的意义,四海为家、随遇而安。
    我是一喜欢四处旅游的人,从而养成了四海为家的习惯。
    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颺,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我长大了要做个旅行家,周游五湖四海。
    如今兄弟四海为家,并无固定住所。
    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要加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往来。
    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扬,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这篇文章赞扬了地质队员四海为家的豪情壮志。
    他喜欢孤独,是故一生四海为家,行无定踪。
    他长年旅居世界各地,可以说是四海为家。
    新建的贸易大厦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
    革命青年应该四海为家,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四海升平,万民欢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即使是四海为家的浪子,也总会回到自已的故乡。
    一到过除夕,二目盼团圆,三更难入眠,四海亲朋念,五洲同挂牵,六合共祝愿,七色彩灯悬,八方红春联,九州喜相连,十分幸福甜。除夕夜共祝团圆。
    很多人宁愿四海为家四处流浪,都不愿意去当清洁工。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四海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