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曼相即

sì màn xiāng jí [si man xiang ji]

词语释义

四曼相即又作四曼不离,谓四种曼荼罗互相融通而不离。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màn [man]
部首: 443
笔画: 11
五笔: JL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AWLE
四角: 604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又,冒声。又,手。从“又”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长)

(2) 同本义

曼,引也。——《说文》

孔曼且硕,万民是若。——《诗·鲁颂·閟宫》

韩娥因曼声哀哭。——《列子·汤问》

侯同曼声之歌。——《淮南子·泛论》

娥眉曼睩。长发曼鬋。——《楚辞·招魂》

曼寿。——《汉书·礼乐志》

曼辞以自解。——《汉书·司马迁传》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曼声歌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曼胡(无刃的长戟。一作镘胡);曼寿(长寿);曼啸(长啸);曼志(远大的志向);曼靡(形容乐声悠长而柔和);曼曼(形容距离远或时间长)

(4) 柔美;细润

秀曼都雅,一军惊视。——《新唐书·李光颜传》

(5) 又如:曼睇(媚视,美盼);曼颊(细嫩的面颊);曼丽(柔媚美丽);曼妙(美艳;柔美);曼帛(细腻精美的丝帛);曼理(细腻的肌肤)

动词

(1) 延长;拉长

曼余目以流观兮。——《楚辞·九章·哀郢》

(2) 通“无”。没有

行有之也,病曼之也。——《法言·五百》

(3) 通“蔓”。蔓延

遂至延曼连州。——《汉书·王莽传下》

名词

通“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楚子诱 戎曼子杀之。——《公羊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long, extended, vast; beautiful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6
◎ 客家话:[梅县腔] man5 [台湾四县腔] man5 wan5 [客英字典] man5 van5 [陆丰腔] man6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宝安腔] man3 [海陆丰腔] man6 wan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母官平聲合口一等muanmuɑn
xiāng,xiàng [xia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S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BU
四角: 46900

详细解释

xiāng

副词

(1)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动词

(1) 相差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xiàng

动词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名词

(1) 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如:照个相

(4) 官名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英文翻译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soeng3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1 siong5 [宝安腔] siong5 | siong1 [陆丰腔] siong1 siong5 [客英字典] s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1 siong5 [梅县腔] siong1 [沙头角腔] siong5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siong5 [东莞腔] siong5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xiong3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iangsĭaŋ
[ji]
部首: 215
笔画: 7
五笔: VCBH
五行:
仓颉: AI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 同本义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3)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

(4) 又如:若即若离

(5) 登上;走上

公即位。——《春秋·桓公元年》

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6) 又如:即阼(即位。皇帝登极叫即阼。因古时新天子登基,有升登东阶而主祭的仪式,所以叫即阼。阼:东阶);即真(正式就皇帝位。后世以官职由代理而改为实授,也称即真);即禽(打猎,在野外猎取禽兽);即祚(皇席即位登基)

(1) 虽然

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西厢记诸宫调》

(2) 假若

即有不称。(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意即打败仗。)——汉· 刘向《列女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即使

公子即合符。(即,即使。)——《史记·魏公子列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汉· 贾谊《论积贮疏》

即谋单于。——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捕得三两头。——《聊斋志异·促织》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即或

(5) 同“则”。那就

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死即已。——《史记·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

即更刮目相待。(即,就。)——《资治通鉴·汉纪》

介词

(1) 就在某时某处;乘,趁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即时诛灭。——《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如前年…一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即忙(连忙;赶紧);即拜(就在所在地授予官职);即早(及早;趁早)

(3) 当

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南朝齐· 谢朓《赋贫民田》

(4) 又如:即此(就此;只此)

副词

(1) 一…就 。如:气断即死;闻过即改

(2) 随之立刻就 。如:降即免死;即早(及早,趁早)

(3) 立刻,当即

王即临之。——晋· 干宝《搜神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处即刺杀虎。——《世说新语·自新》

即书诗四句。——宋· 王安石《伤仲永》

(4) 又如:即速(立刻;赶快)

(5) 那就是说,那就是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梁父即 楚将 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此爱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即如忠烈遗骸。——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即是

名词

(1) 目前,现在 。如:即目(眼前所见);即事诗(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2) 今,当天 。如:即今(如今);即目(如今)

(3) 烛头烬

左手执烛,右手折即。——《管子》

(4) 姓

英文翻译

promptly, quickly, immediately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梅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东莞腔] zit7 [沙头角腔] zit7
◎ 潮州话:ziag4 (chiak)[潮州]ziêg4 [饶平]<旧>zid4(chi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əkcik/z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