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四岳
(1) 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汉孔安国,宋孔平仲,明杨慎均以四岳为一人
词语解释
亦作“ 四岳 ”。相传为 共工 的后裔,因佐 禹 治水有功,赐姓 姜 ,封于 吕 ,并使为诸侯之长。
《国语。周语下》:“ 共 之从孙四岳佐之。” 韦昭 注:“言 共工 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师诸侯,助 禹 治水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太公望 吕尚 者, 东海 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 禹 平水土,甚有功。 虞 夏 之际封於 吕 ,或封於 申 ,姓 姜氏 。” 司马贞 索隐引 谯周 曰:“ 炎帝 之裔, 伯夷 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於 吕 ,子孙从其封姓, 尚 有后也。”一说:四岳为 尧 臣 羲 、 和 四子,分掌四方之诸侯。《书·尧典》:“帝曰:‘咨,四岳。’” 孔 传:“四岳,即上 羲 、 和 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 尧 有四岳明至理, 汉 二千石真分忧。” 章炳麟 《官制索隐》:“《尚书》载 唐 虞 之世,与天子议大事者为四岳。”
泰山 、 华山 、 衡山 、 恒山 的总称。
《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杜预 注:“东岳 岱 ,西岳 华 ,南岳 衡 ,北岳 恒 。”《汉书·郊祀志上》:“ 嵩高 为中岳,而 四岳 各如其方。” 唐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云从四岳去,水向百城流。”
见“ 四岳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四岳”。
⒉ 相传为共工的后裔,因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姜,封于吕,并使为诸侯之长。
引《国语。周语下》:“共之从孙四岳佐之。”
韦昭注:“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师诸侯,助禹治水也。”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 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
司马贞索隐引谯周曰:“炎帝之裔, 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於吕,子孙从其封姓, 尚有后也。”
一说:四岳为尧臣羲、和四子,分掌四方之诸侯。 《书·尧典》:“帝曰:‘咨,四岳。’”
孔传:“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尧有四岳明至理, 汉二千石真分忧。”
章炳麟《官制索隐》:“《尚书》载唐虞之世,与天子议大事者为四岳。”
⒊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的总称。见“四岳”。
引《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
杜预注:“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
《汉书·郊祀志上》:“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唐高适《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云从四岳去,水向百城流。”
四岳的国语词典
四方诸侯之长。
四岳的网络释义
四岳 (四座名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四 | 息利 | 心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si | siih/si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
(2)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说文》。按,唐虞四岳,至《周礼·大宗伯》,始有五岳之名。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山》
(3)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又如:岳宗(五岳之中的嵩山);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岳华(西岳华山);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
(4) 高大的山
二女感于崇岳兮。——《思玄赋》。注:“山也。”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岳阡(山上墓道);岳秀(山岳秀丽);岳峙(谓如高山耸立);岳神(山神);岳镇渊停(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多形容人坚定沉着)
(6) 用以尊称妻方的父母一辈长者 。如:岳老子(方言。岳父);岳翁(岳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ok8 [梅县腔] ngok8 [陆丰腔] ngok8 [客语拼音字汇] ngog6 [东莞腔] ngok8 [客英字典] ngok8 [台湾四县腔] ngok8 [沙头角腔] ngok8 [宝安腔] ngo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嶽 | 五角 | 疑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ŋɔk | ngruk/nge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