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厢

sì bì xiāng [ si bi xiang]
繁体 四壁廂
注音 ㄙˋ ㄅ一ˋ ㄒ一ㄤ

词语释义

四面,四周。

词语解释

  1. 四面,四周。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一会家心焦懆,四壁厢秋虫闹,忽见掀帘西风恶,遥观满地阴云罩。”《三国演义》第一百回:“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 吴班 吴懿 引兵杀出,背后 关兴 廖化 引兵杀来。”

引证解释

⒈ 四面,四周。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一会家心焦懆,四壁厢秋虫闹,忽见掀帘西风恶,遥观满地阴云罩。”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吴班吴懿引兵杀出,背后关兴廖化引兵杀来。”

四壁厢的网络释义

四壁厢

  • sì bì xiānɡ
  • 四壁厢
  • 四面,四周。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一会家心焦懆,四壁厢秋虫闹,忽见掀帘西风恶,遥观满地阴云罩。”《三国演义》第一百回:“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 吴班 吴懿 引兵杀出,背后 关兴 廖化 引兵杀来。”
  •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bi]
    部首: 334
    笔画: 16
    五笔: NKU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G
    四角: 7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k3 bik1 bik3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激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iekpek
    xiāng [xiang]
    部首: 206
    笔画: 11
    五笔: DSHD
    五行:
    吉凶:
    仓颉: MDBU
    四角: 71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厂( hǎn)相声。从厂,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廊)

    (2) 同本义

    厢,廊也。——《说文新附》

    室有东西厢曰庙。——《尔雅·释宫》。孙注:“厢,夹室前堂。” 李注:“厢,谓宗庙殿有东西小堂也。”

    下雕辇于东厢。——张衡《东京赋》

    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唐· 韦应物诗

    (3) 厢房,在正房前面两侧的房屋

    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汉书·周昌传》。师古曰:“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箧之形。”

    月暗西厢,凤去秦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

    东厢扶案。——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东厢;西厢;厢房;厢库(纸扎的房屋);厢悬(古代礼乐制度。悬钟磬类乐器于厢室中)

    (5) 堂屋的东西墙

    蒺藜蔓乎东厢。——《楚辞》

    (6) 边;旁

    怕不是我身厢有甚么缠魂不定?——汤显祖《南柯记》

    (7) 又如:两厢;这厢;那厢;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8) 宋代划分京城地区为若干厢,相当今日的区 。如:厢禁军(对厢军、禁军的混合称呼;泛指士兵)

    (9) 靠近城的地方为厢 。如:关厢;城厢;厢村(城郊的乡村)

    (10) 车厢

    于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阮籍《大人先生传》

    (11) 用同“箱”。箱箧

    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儒林外史》

    打开这药厢,将小舍人放在里面。——纪君祥《赵氏孤儿》

    (12) 又如:厢子(箱子);一厢豆腐

    (13) 类似厢的隔间 。如:包厢; 车厢

    动词

    (1) 镶嵌。用同“镶”

    阶檐上,真个放着一柄金厢白玉珪。——《西游记》

    (2) 又如:厢嵌(镶嵌)

    (3) 用花边、滚边、带、条子给…装 。用同“镶”

    以白鹿纸厢边,不可用绢。——文震亨《长物志·装贴》

    (4) 又如:厢白旗(镶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厢红旗(镶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厢黄旗(镶黄旗。清代八旗之一)

    英文翻译

    side-room, wing; theatre box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 客家话:[东莞腔] siong1
    ◎ 潮州话:siên1/sion1 (sieⁿ)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