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塞之固

sì sài zhī gù [si sai zhi gu]
注音 ㄙˋ ㄙㄞ ㄓ ㄍㄨˋ

词语释义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PFJF

英文翻译

stop up, block. seal, cork
zhī [zh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PPP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NO
四角: 30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而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tjio
[gu]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D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JR
四角: 60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囗( 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2) 同本义

固,四塞也。——《说文》

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脩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汉· 贾谊《过秦论》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

良马固车。——《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4)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资治通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5) 又如:固塞(坚固的要塞)

(6) 久

固,久也。——《小尔雅·广诂》

臣固闻之。——《国语·晋语六》

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战国策·魏策二》

(7) 疾病经久难治的。后作“痼”

季冬行春令,则“国多固疾。”——《礼记·月令》

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 商言有固疾。——《汉书·王商传》

(8) 安定,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可以固。——《国语·晋语二》

(9) 又如:固色(安定的情绪和神色)

(10) 固执,专一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唐· 杜牧《阿房宫赋》

(11) 又如:固护(精神专一,意志坚定)

(12) 鄙陋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13) 又如:固陋

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14) 坚定

上无固植,下有疑心。——《管子·洁法》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又如:固植(固志。坚定的意志);固色(坚定的志节);固宠(宠幸眷爱,坚定不移)

动词

(1) 安定 。如:固圉(使边境安静无事)

(2) 巩固;使坚固;加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固堤;固垒(加固营垒);固壁清野(固壁,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转移人口、物质,使敌无所获取);固位(巩固保持权位)

(4) 安守;坚守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晋· 陶渊明《饮酒》诗十六

(5) 又如:固穷(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

(6) 禁锢;闭塞 。如:固扃(牢牢关闭);固塞(闭塞,不开朗)

副词

(1) 执意;坚决地

蔺相如固止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少年固强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固守阵地;固却(坚决拒绝);固获(坚持据为己有);固谢(执意推辞;谢绝);固让(再三辞让)

(3) 必,一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4) 又如:固必(引申义:一定;必然);固当如此

(5) 原来;本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6) 当然;仍然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宋· 苏轼《教战守》

余固笑而不信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确实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8) 已经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固众(固然很多)

(10) 通“胡”( )。何,何故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to become solid, solidify; str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gu3
◎ 客家话:[陆丰腔] gu5 [梅县腔] gu5 [东莞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台湾四县腔] gu5 [客语拼音字汇] gu4 [宝安腔] gu5 [沙头角腔] gu5 [海陆丰腔] g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暮去聲開口一等koh/kuh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