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围

sì zhōu wéi [si zhou wei]
注音 ㄙˋ ㄓㄡ ㄨㄟ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口语。犹周围。

词语解释

  1. 口语。犹周围。

    茅盾 《春蚕》:“ 老通宝 他们那村庄四周围的桑林似乎发长得更好。”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南门外的冲锋号一股劲的吹,四周围的枪声,夹着手榴弹的爆炸,打得热火朝天。”

  2. 同“ 四周围 ”。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掌儿中握定江山,先把这四週围爪牙迭办。”

四周围造句

正在兴建之中的新天鹅堡,堡四周围上了脚手架。
此时身处云中,四周围白茫茫一片,云气袅绕,猛烈的罡风吹得石林睁不开眼,显然已是到了极限,再往上飞,只怕是要被罡风吹得跪地葫芦了。
船的四周围,栏杆安装得就像个大颚嵌上长而尖的鲸齿,那是为了固定旧绳索。
我想起我每天从家去学校的路上那个卖冰糖葫芦的阿姨,那冰糖葫芦甜甜的又酸酸的,阿姨四周围满了小朋友,他们像我一样喜欢吃。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在哪儿呢?
仔细观察下去,看那混沌青莲四周围绕着三十六片巨大的莲花瓣,莲台上却是还有六孔,每孔有一莲子,分别是金,黑,红,青,紫,白六色。
四周围观的众人皆屏气敛息注视着那中年僧人的一举一动。
一个中年男子,英姿勃勃,仪表堂堂,穿一身退役的骸伏服,正在一间大厅里说话,四周围着许多人。
莫忘尘这一出场,看台上下早已观者如堵,将擂台四周围得严严实实。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将蓝天白云和四周围的山峦都倒映其中。
她说,过去鄂伦春女人没有地位,女人生孩子得离开家,到山里搭个“撮罗子”,就是木架子,四周围上草,自己在里面生孩子,是死是活全凭自己命大命小。
泰姬的四周围绕着四个小穹顶。
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没有什么明显的街道,四周围的空地都竖立起帐幕,运货的队伍零星地散布在绿洲的每一角,嘈吵热闹,和先前沙漠的死寂,有若天堂地狱之别。
身影重重叠叠,无数残影连成一串残影,围成一个圆弧,将林恨四周围成一个黑色身影圆圈。
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悬浮在一个空间里,四周围什么东西没有,我像太空垃圾一样漂浮在那个不知名的空间里,像布娃娃一样,任人摆弄。
泰姬的四周围绕著四个小穹顶。
四周围聚的人群,也三三俩俩的讨论着,就散开了。
本来惺忪的睡眼看到四周围其他家不同公司已经在准备热气球了,不同肤色旅人们对热气球仪式的期盼使我睡意全消。
捕鼬人先在玉米丛四周围扎半人高丝网,然后四人网外等距离散开,分别用标枪一样的工具往玉米丛中猛插。
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等,四周围以朱墙。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zhōu [zho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MF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G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2) 同本义

周,密也。——《说文》

忠信为周。——《国语·鲁语》

自周有终。——《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

人不可不周。——《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

其藏之也周。——《左传·昭公四年》

辅周则国必强。——《孙子·谋政》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周悉(周密);计划不周;周谋(周密的谋划);周严(周密严谨);周谨(周密谨慎);周虑(周密考虑)

(4) 稠密;紧密

橐之而约则周也。——《周礼·考工记·函人》

具车徒以受地必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注:“密也。”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襄公十二年》。注:“固也。”

(5) 又如:周置(密布);周云(密云,浓云);周闭(严密隐蔽内情)

(6) 亲密,亲切,熟悉而情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韩非子·说难》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论语·尧曰》

(7) 又如:周笃(亲密深厚);周厚(亲密深厚);周亲(至亲);周党(至亲好友)

(8) 周到,处处留意和体贴;周全;全面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9) 又如:周致(周到严格);周细(周详);周悉(周到详尽);周委(周详委曲)

(10) 完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韩愈《原毁》

(11) 又如:周置(周全;办理);周庇(周全;庇护);周足(完备;充足);周普(完备;普遍);周方(周全方便)

(12) 遍及;普遍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柳宗元《封建论》

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13) 又如:周身温暖;周谒(遍访);周览(遍览;巡视);周顾(环视);周观(纵观;遍览)

(14) 诚,忠信

公不周乎伐郑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 周围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管子·八观》

(2) 又如:周驰(京城周围专供帝王车马行驶的道路);周回(周围);周合(四周合拢);周城(古代天子之城。周围城垣回绕不缺,与“斩城”对称)

(3) 拐角儿

有杕(:挺立貌)之杜,生于道周。——《诗·唐风·有杕之林》

(4) 星期 。如:周末;上周

(5) 朝代名

(6)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周景王之无射( )。(《国语》记载, 周景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21年铸成“无射”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

(8) 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9) 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60年为宋所灭

(10) 姓

动词

(1) 绕一圈,环绕

逐之,三周华不注。(山名。)——《左传·成公二年》

垣墙周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周屈(环绕盘曲);周沓(回环错杂);周圆(循环);周转(运转,运行);周复(循环;反复)

(3) 保全

小智非周身之务。——《萤火赋》

(4) 又如:周方(帮助;关照;周全)

(5) 通“週”。周济;救济

靡人不周。——《诗·大雅·云汉》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周天下。——《礼记·月令》

周贫济老,咱们先倒挫磨起老奴才来了?——《红楼梦》

(6) 又如:周才(济世之才);周亟(救济急难);周急(周济困急);周务(济事,成事);周养(周济供养)

(7) 合,适合

宫室器械周于资用。——《韩非子·难二》

(8) 又如:周容(敬合取容);周和(谐合)

(9) 巩固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10) 又如:周固(牢不可破)

(11) 保密

周而成,泄而败。——《荀子·解蔽》

(12) 通“调”( tiáo)调和,协调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楚辞·离骚》

贵其周于数。——《淮南子·原道》。注:“周,调也。”

立手四时之周。——《韩诗外传》

动词

(1) 回

週,回也。——《玉篇》

(2) “週”同“周”

週,俗周字。——《正字通》

英文翻译

Zhou dynasty; circumfer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 客家话:[东莞腔] ziu1 [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台湾四县腔] zu1 ziu1 [海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職流平聲開口三等cju/tjoutɕĭəu
wéi [wei]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QS
四角: 605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名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5) 区域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量词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英文翻译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