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聒

zào guō [ zao guo]
注音 ㄗㄠˋ ㄍㄨㄛ

词语释义

嘈杂刺耳。

词语解释

  1. 嘈杂刺耳。

    明 刘基 《大热遣怀》诗:“沸渭泊静寂,噪聒乱语谈。” 茅盾 《动摇》:“听见乌鸦的成群的飞声,忽近忽远的噪聒不休的哑哑的叫声。” 王西彦 《鱼鬼》:“在紧急噪聒的水车声中,塘水一寸一寸地低落了。”

引证解释

⒈ 嘈杂刺耳。

明刘基《大热遣怀》诗:“沸渭泊静寂,噪聒乱语谈。”
茅盾《动摇》:“听见乌鸦的成群的飞声,忽近忽远的噪聒不休的哑哑的叫声。”
王西彦《鱼鬼》:“在紧急噪聒的水车声中,塘水一寸一寸地低落了。”

噪聒的国语词典

喧哗、吵杂。

噪聒的网络释义

噪聒

  • 噪聒,读音zào guō ,指嘈杂刺耳。
  • 噪聒造句

    是说他总像下蛋后的母鸡一样咯咯叫着噪聒不已。
    寺前有桥名相国寺桥,低平如州桥,不通舟船,平时尚称清静,但一遇市集开放之日,则百业汇集,人如海潮,噪聒如雷,这时使人真正感到东京心脏的跃动。
    别学那夏日里噪聒的知了要学习那默默生长的万物。
    在思特里克兰德和尼柯尔斯坐的酒吧间里摆着一架自动钢琴,机械地演奏着喧噪聒耳的舞曲。
    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审查,只是在周围人的噪聒怂恿和我的叹气声中就这么定了。

    汉字详情

    zào [zao]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KKS
    五行:
    仓颉: RRRD
    四角: 660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3) 又如:噪呤(鸣叫);噪天(鸟名。即云雀)

    (4) 大声喧嚷

    以毁谤言之,贞良见妒,高奇见噪。——汉· 王充《论衡》

    (5) 又如:噪逐(叫骂驱逐);噪儿巴喝(方言。哇啦哇啦乱嚷);噪呼(喧哗叫嚷);噪喧(喧闹);噪刺刺(沸沸扬扬);噪嘴(多嘴);噪噪(乱嚷嚷;议论纷纷);噪噪切切(弦乐器大弦和小弦发出不同的声音)

    英文翻译

    be noisy; chirp loud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 客家话:[梅县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客英字典]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海陆丰腔] cau5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到去聲開口一等sauh/sawsɑu
    guō [guo]
    部首: 605
    笔画: 12
    五笔: BTDG
    五行:
    仓颉: SJHJR
    四角: 124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2) 同本义

    聒,欢语也。——《说文》

    聒,扰乱耳孔也。——《苍颉篇》

    聒而与之语。——《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疏:“声乱叫谓之聒。”

    今汝聒聒。——《书·盘庚》。传:“无知之貌。”

    鸲鹆鸣兮聒余。——《楚辞·疾世》。注:“多声乱耳为聒。”

    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宋· 欧阳修《鸣鸠》

    (3) 又如:聒吵(又作“吵聒”、“聒炒”。吵闹,吵嚷);聒聒(象声词。杂乱喧吵的声音);聒杀(形容非常嘈杂、喧闹);聒天(声音响彻云天);聒账(众声喧扰,通宵达旦)

    (4) 频繁地称说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聒絮(絮叨;啰嗦)

    英文翻译

    clamor, din, hubbub

    方言集汇

    ◎ 粤语:ku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客英字典] kwat7 [海陆丰腔] kwat7 [梅县腔] gwat7 [东莞腔] g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宝安腔] g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活入聲合口一等kuatkuɑt

    噪聒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