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嗾

zào sǒu [ zao sou]
注音 ㄗㄠˋ ㄙㄡˇ

词语释义

唆人起哄。

词语解释

  1. 唆人起哄。

    唐 白居易 《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河南元公墓志铭并序》:“先是不快者乘其便相噪嗾,坐公专达作威,黜为 江陵 士曹掾。”

引证解释

⒈ 唆人起哄。

唐白居易《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河南元公墓志铭并序》:“先是不快者乘其便相噪嗾,坐公专达作威,黜为江陵士曹掾。”

噪嗾的网络释义

噪嗾

  • 噪嗾,拼音zào sǒu,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唆人起哄。
  • 汉字详情

    zào [zao]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KKS
    五行:
    仓颉: RRRD
    四角: 660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3) 又如:噪呤(鸣叫);噪天(鸟名。即云雀)

    (4) 大声喧嚷

    以毁谤言之,贞良见妒,高奇见噪。——汉· 王充《论衡》

    (5) 又如:噪逐(叫骂驱逐);噪儿巴喝(方言。哇啦哇啦乱嚷);噪呼(喧哗叫嚷);噪喧(喧闹);噪刺刺(沸沸扬扬);噪嘴(多嘴);噪噪(乱嚷嚷;议论纷纷);噪噪切切(弦乐器大弦和小弦发出不同的声音)

    英文翻译

    be noisy; chirp loud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 客家话:[梅县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客英字典]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海陆丰腔] cau5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到去聲開口一等sauh/sawsɑu
    sǒu [sou]
    部首: 319
    笔画: 14
    五笔: KYTD
    五行:
    仓颉: RYSK
    四角: 680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族声。本义:使狗;发出使狗咬人的声音)

    (2) 同本义

    公嗾夫獒焉——《左传·宣公二年》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唐· 李贺《公无出门》

    (3) 教唆,指使

    豪嗾家奴乱捶之…——《聊斋志异》

    (4) 泛指使唤;呼之使行

    那只白鹅,见地下有血,各处流动,就来吃血,穿珠人把鹅嗾去,不久又复走来。——沈从文《月下小景》

    英文翻译

    to set a dog on; incite, ins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z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k8 cuk7 seu5 [梅县腔] seu5 [台湾四县腔] cuk8 cuk7 seu5 [客英字典] seu5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后上聲開口一等sux/sovs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