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礼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等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昬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饗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郑玄 注:“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六。”《宋史·礼志十三》:“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饗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
后世亦专指婚礼。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先是 镐 之在京,以次女 德容 ,与僕射 裴冕 第三子前 蓝田 尉 越客 结婚焉。已剋迎日,而 镐 左迁,遂改期来岁之春季。其年 越客 则速装南迈,以毕嘉礼。”《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庚寅,皇子 从厚 纳 孔循 女为妃, 循 因之得之 大梁 ” 元 胡三省 注:“有职守者不得擅离职守,今 循 因嘉礼得至行在所。”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萧补烟》:“此女为寒族所生,与老夫具有瓜葛,既蒙君爱,今夕当为君成嘉礼。”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等礼。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昬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饗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郑玄注:“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六。”
《宋史·礼志十三》:“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饗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
⒉ 后世亦专指婚礼。
引唐薛用弱《集异记·裴越客》:“先是镐之在京,以次女德容,与僕射裴冕第三子前蓝田尉越客结婚焉。已剋迎日,而镐左迁,遂改期来岁之春季。其年越客则速装南迈,以毕嘉礼。”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庚寅,皇子从厚纳孔循女为妃, 循因之得之大梁” 元胡三省注:“有职守者不得擅离职守,今循因嘉礼得至行在所。”
清王韬《淞隐漫录·萧补烟》:“此女为寒族所生,与老夫具有瓜葛,既蒙君爱,今夕当为君成嘉礼。”
嘉礼的国语词典
本指饮食、冠昏、宾射、飨燕、贺庆等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后专指婚礼。《聊斋志异.卷一.狐嫁女》:「不知今夕嘉礼,惭无以贺。」
嘉礼的网络释义
嘉礼
嘉礼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壴(
),加声。本义:善,美)(2) 同本义
嘉,美也。——《说文》
嘉,善也。——《尔雅》
孚于嘉。——《易·随》
嘉靖殷邦。——《书·无逸》
以嘉视亲万民。——《周礼·大宗伯》
以嘉石平罢民。—《周礼·大司寇》。注:“文石也。”
稻曰嘉蔬。——《礼记·曲礼》
尔有嘉谟嘉猷。——《礼记·坊记》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豳风·东山》
(3) 又如:嘉羞(美味的食品);嘉况(丰厚的赏赐);嘉言(善美的言辞);嘉祉(美善幸福)
(4) 幸福;吉祥
蒙获嘉瑞,赐兹祉福。——《汉书·宣帝纪》
(5) 又如:嘉祥(吉兆);嘉娱(幸福快乐);嘉气(瑞气);嘉福(幸福美好);嘉祯(嘉贞。吉祥的征兆)
(6) 乐;欢娱
以嘉魂魂。——《礼记·礼运》。注:“乐也。”
(7) 又如:嘉庆(值得庆贺的吉祥事);嘉虞(欢乐);嘉慰(欣慰);嘉容(喜悦的神色)
动词
(1) 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
嘉吾子之赐。——《国语·晋语》
武帝嘉其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嘉其能行古道。——唐· 韩愈《师说》
上大嘉悦。——《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嘉纳(赞许并采纳);嘉贶(奖赏);嘉与(奖励厚待)
名词
(1) 古代五礼之一。包括冠、婚、贺庆、飨、宴等的礼仪 。如:嘉礼(嘉事。古代五礼)
吉、凶、军、宾、嘉
(2) 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贺庆等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1 [东莞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宝安腔] ga1 [梅县腔]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陆丰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嘉 | 古牙 | 見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ka | kra/ke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禮 | 盧啓 | 來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lex/lej | li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