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噬

dàn shì [ dan shi]
注音 ㄉㄢˋ ㄕˋ

词语释义

啮食;吞食。

词语解释

  1. 啮食;吞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宫山僧》:“久又闻咀嚼啖噬,啜吒甚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斗促织》:“啖噬屡吐吞,楛鬭几翻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过一回,又听得狺犽咀嚼,啖噬啜叱,其声甚厉。”

  2. 啗噬:啮食;吞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知微》:“獼猴於是腾跃踊骇,化为虎焉。扃闭不及,兵仗靡加, 知微 闔门皆为啗噬,孑遗无有矣。”

引证解释

⒈ 啮食;吞食。

唐薛用弱《集异记·宫山僧》:“久又闻咀嚼啖噬,啜吒甚励。”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斗促织》:“啖噬屡吐吞,楛鬭几翻覆。”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过一回,又听得狺犽咀嚼,啖噬啜叱,其声甚厉。”

⒉ 啗噬:啮食;吞食。

唐薛用弱《集异记·韦知微》:“獼猴於是腾跃踊骇,化为虎焉。扃闭不及,兵仗靡加, 知微闔门皆为啗噬,孑遗无有矣。”

啖噬的国语词典

吞食。

啖噬的网络释义

啖噬

  • 啖噬,是汉语词汇,啮食;吞食。
  • 汉字详情

    dàn [dan]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OO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FF
    四角: 6908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炎声。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2) 同本义

    啖,噍啖也。——《说文》

    啖,食也。——《广雅》

    啖啖常欲人之有。——《荀子·王霸》。注:“并吞之貌。”

    啖函启化。——《太玄·玄莹》。注:“含也。”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 苏轼《食荔枝二首》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啖蔗(吃甘蔗,愈吃愈甜。比喻渐入佳境);啖啖(贪吃的样子);啖指咬舌(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4) 给吃

    吉妇取枣以啖 吉。——《汉书·王吉传》

    先生…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将炙啖朱亥。—— 唐· 李白《侠客行》

    (5) 又如:啖养(饲养);啖虎(餵虎)

    (6) 用饵或好象用饵勾引;引诱

    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史记·高祖本纪》

    (7) 又如:啖围(紧紧包围;引诱并包围);啖以重利

    英文翻译

    eat, feed; chew, bite; en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6
    ◎ 客家话:[梅县腔] tam3 [陆丰腔] tam1 [客英字典] jam3 tam3 tan2 [海陆丰腔] tam6 ram3 [客语拼音字汇] tam4 yam2 [台湾四县腔] tam5 jam3 [宝安腔] t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九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敢上聲開口一等damx/daamdʰɑm
    shì [shi]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TAW
    仓颉: RHMO
    四角: 680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筮( shì)声。本义:咬)

    (2) 同本义

    噬,嗂也。喙也。——《说文》

    噬嗑食也。——《易·杂卦》

    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欋杀援筮(噬)。——《考工记·梓人》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唐· 柳宗元《三戒》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噬指(畏惧地咬着手指头);噬脐(自己用嘴咬肚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噬犬,噬狗(凶猛咬人的狗);噬搏(咬啮搏击)

    (4) 吞

    竟横噬于虎口。——潘岳《西征赋》

    (5) 如:噬肥混赖(占了便宜还耍赖);噬攫(侵吞掠夺)

    助词

    无义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诗·唐风·有杕之杜》

    英文翻译

    bite; gnaw; snap a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6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3 chi3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客英字典]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1 cih3 [海陆丰腔] chi1 chi3 [宝安腔] si5 ci3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zjed/zjeyʑĭ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