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弟兄们。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好像 伦敦 的巡警都是一母所生的哥儿们。”
男子之间的昵称。
老舍 《茶馆》第一幕:“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咱穷哥们得抱个团体,斗争大肚子,就是 韩老六 。”
用作男子自称。含自夸的口气。
邓刚 《阵痛》:“他们不要我更好,哥们早就不愿干了!”
指结成一伙搞不正当活动的男青年。
刘宾雁 《人妖之间》:“在哥儿们义气、感恩报德、亲友情谊等等温情的纱幕之下,掩盖着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花城》1981年第2期:“ 马长青 听说有人捣鬼,认真地询问说:‘什么人捣鬼呢?’政工科长说:‘ 刘国庆 的那些哥儿们。’”
引证解释
⒈ 弟兄们。
引老舍《二马》第一段一:“好像伦敦的巡警都是一母所生的哥儿们。”
⒉ 男子之间的昵称。
引老舍《茶馆》第一幕:“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咱穷哥们得抱个团体,斗争大肚子,就是韩老六。”
⒊ 用作男子自称。含自夸的口气。
引邓刚《阵痛》:“他们不要我更好,哥们早就不愿干了!”
⒋ 指结成一伙搞不正当活动的男青年。
引刘宾雁《人妖之间》:“在哥儿们义气、感恩报德、亲友情谊等等温情的纱幕之下,掩盖着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花城》1981年第2期:“马长青听说有人捣鬼,认真地询问说:‘什么人捣鬼呢?’政工科长说:‘ 刘国庆的那些哥儿们。’”
哥们的网络释义
哥们 (方言--朋友)
哥们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 毛传:“哿,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
(2) 通“歌”。咏,唱,奏乐
召公卒,而民人思 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
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盐铁论》
(3) 又如:哥钟(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哥咏(歌咏)
(4) 哥哥
哥,声也。从二可。——《说文》。按,发声之语,如可而平,今以称兄之词。
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维哥孝友慈惠,和易谦恭。——唐· 白居易《祭浮梁大兄文》
(5) 又如:大哥;二哥;哥嫂;哥子(哥哥;对男孩的称呼)。亦用于对同族和亲戚中兄长的称呼。如:叔伯哥
(6) 对年稍长者或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尊称或昵称 。如:张大哥;李大哥;哥们(男子之间的昵称)
(7) 唐代常称父为哥
(8) 对丈夫的昵称。尤其是小两口之间 。如:送哥参军
(9) 宋代著名瓷窑“哥窑”的简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1 [梅县腔] go1 [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宝安腔] go1 [沙头角腔] go1 [东莞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歌 | 古俄 | 見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kɑ | 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