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

ké chuǎn [ ke chuan]
注音 ㄎㄜˊ ㄔㄨㄢ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咳喘 kéchuǎn

(1) 又咳又喘

cough and gasp

词语解释

  1. 咳嗽喘息。

    唐 柳宗元 《宥蝮蛇文》:“﹝蝮蛇﹞又善伺人,闻人咳喘步骤,輒不胜其毒,捷取巧噬肆其害。”

引证解释

⒈ 咳嗽喘息。

唐柳宗元《宥蝮蛇文》:“﹝蝮蛇﹞又善伺人,闻人咳喘步骤,輒不胜其毒,捷取巧噬肆其害。”

咳喘的网络释义

咳喘

  •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每多夹痰,痰也往往导致咳喘。
  • 咳喘造句

    目的建立咳喘宁冲剂的质量标准。
    如本患长期咳喘、肺肾两虚的肺胀病人,在复感外邪之后,痰热童肺。
    专家以古法为依据,将小绿及叶茎中的小绿及再生肺黏膜酶,提纯入药,配以功劳木,通关藤等多种彝药,制成了由国家批准的准字号国药绿及咳喘颗粒。
    目的研究咳喘平颗粒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并探讨其平喘机制。
    用于寒痰咳喘,兼有表证者常与生姜、半夏、细辛等配伍,如金沸草散。
    这道膳食具有补肾益精、滋阴壮阳的功效,对于腰膝酸痛、虚痨咳喘、阳痿遗精、自汗盗汗、病后体虚等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专治顽固性老咳喘,百年达仁不做虚假宣传,绝不靠添加西药与激素成分扩张气管,换取暂时不咳不喘,蒙蔽患者。
    古老而神秘的藏医学给了答案,藏族活佛名医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认为咳喘病反复发作的根源是肺黏栓。
    患者咳喘、喘息气粗、胸闷咽痛、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常伴有畏风、身热、鼻流黄浊涕、口渴、头痛等症状。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在京城一度享有盛誉,小儿咳喘、厌食、捏积等特色专台,深受患儿和家长青睐。
    穴漾奶?雪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孩子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目的:评价咳喘落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用于治疗痰热咳喘,腹痛,以及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肺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菌痢见以上症状者。
    此外,姜半夏可明显缓解呕吐症状,对治湿痰冷饮、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有帮助。
    如果出现咳喘无力、气短、痰吐稀薄、神疲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等症状时,可能是肺气虚而咳。
    让许多顽固性咳喘的“老病号”看到了希望,临床上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治疗效果。
    结果:不同产地的满山红中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满山红油是消咳喘胶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目的探讨地茶咳喘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理。
    按严复的病情,痰多而咳且喘,应用祛痰剂排痰,痰排出后,咳喘自减,禁忌用中枢性止咳药止咳,用后咳虽减少,大量痰液却聚积肺内,导致炎症加剧。
    目的观察慢支病人复杂的发病过程,出现表寒里热之咳喘证。

    汉字详情

    ké,hāi [ke,hai]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YNW
    五行:
    仓颉: RYVO
    四角: 60082

    详细解释

    hāi

    叹词

    (1) 啊 ——用以表示各种感情(如欢欣、宽慰、遗憾或轻蔑等)。如:咳!我怎么忘了?

    (2)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关切。如:咳!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3) 该死!糟了! ——用作轻微的诅咒。如:咳,我怎么这么糊涂!

    (4) 表示感叹 。如:咳,提起话来就长啦;咳,真有这种怪事儿!

    (5) 嗨 ——用以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这儿来!;咳咳(戏曲中起加强乐曲节奏的衬字)

    动词

    (1) 叹息

    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红楼梦》

    (2) 另见 hái;ké

    hái

    动词

    (1) 小儿笑

    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说文》

    (2) 后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儿笑);

    (3) 通“阂”。阻隔

    颈尾咳于天地乎。——《晏子春秋》

    名词

    (1) 通“孩”。小儿

    曾不可以告咳婴之貌。——《史记·扁鹊列传》

    (2) 又如:咳儿;咳咳(胎儿拳曲貌);咳婴(指幼儿刚会笑尚需哺乳)

    (3) 另见 hāi;ké

    动词

    (1) (形声。从口,亥( hāi)声,①( hāi)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

    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辞优美);咳血(咳嗽咯血)

    (3) 另见 hāi;hái

    英文翻译

    c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1 hoi4 kat1 koi3
    ◎ 客家话:[梅县腔] kak7 ket7 kat8 kem3 kak8 [海陆丰腔] hai2 kiet7 [客英字典] ket7 [台湾四县腔] hai2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hai6 , h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來平聲開口一等ɣɒighai/hoi
    chuǎn [chuan]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MDJ
    五行:
    仓颉: RUMB
    四角: 62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耑( duān)声。本义:喘息,急速地呼吸)

    (2) 同本义

    喘,疾息也。——《说文》

    其发咳喘。——《素问·五常正大论》

    牛喘吐舌。——《汉书·丙吉传》

    喘喘然将死。——《庄子·大宗师》

    (3) 又如:心跳气喘;累得直喘;喘喝(中气不顺,口鼻有声的样子);喘乏(气喘困乏)

    (4) 轻声说话

    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荀子·臣道》

    英文翻译

    pant, gasp, breathe heavil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2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3 [海陆丰腔] chon3 [客英字典] chon3 [台湾四县腔] co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宝安腔] con3 [东莞腔] con3 [陆丰腔] chon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兖仙A合上聲合口三等仙Achjyenx/tcveentɕʰĭw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