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象声词。滑轮等转动的声音。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几块水泥预制块咕溜溜地从空中吊过,却一下在半路上给搭脚手架的杉木杆子挡住了。”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滑轮等转动的声音。
引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几块水泥预制块咕溜溜地从空中吊过,却一下在半路上给搭脚手架的杉木杆子挡住了。”
咕溜溜的网络释义
咕溜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象词
形容刹车、低声说话等的声音 。如:小孩咕、咕、咕地笑了;咕囔(咕哝。小声说话或自言自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u3 [海陆丰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台湾四县腔] gu3 [宝安腔] gu3 g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孤 | 古胡 | 見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ku |
详细解释
liū
动词
(1) 滑动 。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形容词
(1) 倾斜 。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如:溜撒(灵活;伶俐)
副词
〈方〉∶很,非常 。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词缀词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名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动词
(1) 液体向下流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缝隙 。如:溜缝
形容词
(1) 水势迅猛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量词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iu5 [东莞腔] liu3 [台湾四县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陆丰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语拼音字汇] liu1 liu2 piu4 [梅县腔] liu1 liu3 liu5 t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溜 | 力救 | 來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liuh/liow | lĭəu |
详细解释
liū
动词
(1) 滑动 。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形容词
(1) 倾斜 。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如:溜撒(灵活;伶俐)
副词
〈方〉∶很,非常 。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词缀词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名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动词
(1) 液体向下流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缝隙 。如:溜缝
形容词
(1) 水势迅猛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量词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iu5 [东莞腔] liu3 [台湾四县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陆丰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语拼音字汇] liu1 liu2 piu4 [梅县腔] liu1 liu3 liu5 t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溜 | 力救 | 來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liuh/liow | l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