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

tóng lù [ tong lu]
注音 ㄊㄨㄥˊ ㄌ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同路 tónglù

(1) 走相同之路

同路人
go the same way

词语解释

  1. 相同之路。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无二》:“阴与阳,相反之物也……并行而不同路,交会而各代理。”

  2. 谓一路同行。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植 及 白马王彪 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 唐 刘长卿 《送蔡侍御赴上都》诗:“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郁达夫 《沉沦》二:“他挟了书包回到他的旅馆里来,有三个 日本 学生同他同路的。” 郭沫若 《集外·孤山的梅花》:“﹝我﹞回答 猗筠 小姐,约定十九动身,并且说有两个大的孩子同路。”

引证解释

⒈ 相同之路。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无二》:“阴与阳,相反之物也……并行而不同路,交会而各代理。”

⒉ 谓一路同行。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
唐刘长卿《送蔡侍御赴上都》诗:“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郁达夫《沉沦》二:“他挟了书包回到他的旅馆里来,有三个日本学生同他同路的。”
郭沫若《集外·孤山的梅花》:“﹝我﹞回答猗筠小姐,约定十九动身,并且说有两个大的孩子同路。”

同路的国语词典

同道,一路同行。

同路的网络释义

同路

  • 【词目】同路
  • 【读音】tóng lù
  • 【释义】相同之路;一路同行。
  • 同路的翻译

    英语: to go the same way
    法语: aller dans la même direction

    同路造句

    他俩之间,有时候情意绵绵,有时候却视同路人,难说啊!
    人们都很奇怪:李明和李云原来情同手足,现在却视同路人。
    心里有苦从不说,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再多我也值得,与你是同路的,我就是幸运的,我幸福走过的,是你搀扶的。
    人生一世,就像一片羽毛随风飘荡,落到什么地方,那就是你的栖息之地;遇到什么人,那个人就是你的同路旅伴。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同路透社一样,法新社也认为北京奥运会组织工作做得很出色。
    除阴霾、扫烦恼、工作压力放松跑,去烦躁、清无聊、真挚友情送祝福,上班早,下班晚,何时才能打颠倒?你有情、我有意、下班同路行不行?
    十年相伴共成长风雨同路创辉煌。
    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惜缘即可,不必攀缘,同路人而已,能不远不近地彼此陪伴着,不是已经很好了吗?大冰。
    途中遇到的伙伴,不一定都是同路人。
    那是你看到他的痛苦,最终决定与他风雨同路时,嗓子的哽咽。
    女人牵马同路走,女左马右步矫健,青山一旁话儿谈,心上只有尔一人,流泪念母自作主,立在日头心藏下,光射无寸暖洋洋,一人本是思念你。谜底:妈妈,请您注意身体。
    如果你在火车上对并肩而坐的同路人连自己的职业、姓名、目的地都不愿直说,就会让人觉得你这人城府深,而不愿与你诚实交谈。
    郑成功与张煌言、张名振列为同类尚有点道理,把洪秀全作为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的同路人,则不免为人所诟病了。
    走过很多路,才发现你与我同路,看过很多云,才发现你是片彩云,喝过很多酒,才发现你是杯佳酿,遇到很多人才发现你是我最期待的,朋友,周末愉快。
    每日的放学,尽管他们从未并肩同行过,但她至少也是知道,在回家途中的某一段路上,王进碰巧与她是同路人。
    是啊,我正式去雪域迷城的,想不到今天碰到同路人,正好现在我不知道道路呢?这下就不需要担心什么了。
    杨丕泽说,他是祥云籍货车司机,事故发生时,他与肇事司机之一的祥云县周家乡的庞庆生同路,拉着一车磨水泥的熟料前往南涧。
    荒山遇险为奇遇,寒冰洞中二衍脉,携侣山中寻遗宝,阴阳琴魔音攻术,秘境获宝大逃亡,逆战南明海上逃,荒岛秘境再衍脉,逆天修炼不同路……
    其实我恐惧的不是甄龙的气势,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韩玥的漠然置之,曾经的阳光已经不知所踪,与我形同路人。
    愚人节到,祝你“愚”健康同行,“愚”快乐同伴,“愚”美梦同寝,“愚”成功同事,“愚”平安同路,“愚”幸福同住,“愚”好运同栖,“愚”天同寿,“愚”猩猩同样!哈哈,祝愚人节快乐!

    汉字详情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