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践约

tóng chuāng jiàn yuē [tong chuang jian yue]

词语释义

东汉时期,在京城洛阳读书的张劭和范式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同在太学里读书。学成离别那天,张劭流着眼泪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汉字详情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chuāng [chuang]
部首: 523
笔画: 12
五笔: PWTQ
五行:
仓颉: JCHWE
四角: 3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穴,囱( cōng)声。“窗”本作“囱”( cōng),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2) 同本义。也作“囱” 。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疎。——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窗下(窗户下;上学读书);窗友(旧时指塾中同学);窗格(有格子的窗户;又称窗槅);窗子眼(窗格子);窗下功夫(指学问)

(4) ∶一种小的开口,尤指在中耳与内耳之间的骨上有膜覆盖的两个小口之一 。如:前庭窗;蜗窗

英文翻译

window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 客家话:[陆丰腔] cung1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海陆丰腔] cung1 [客英字典] cung1 [台湾四县腔] cung1 [宝安腔] cung1 [东莞腔] cong1 [梅县腔] c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楚江平聲開口二等ʧʰɔŋchrung/cheong
jiàn [jian]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RMIJ
四角: 631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戋( jiān)声。本义:踩,践踏)

(2) 同本义

践,履也。——《说文》

践之者,籍之也。——《书大传》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诗·大雅·行苇》

大夫、士入君门不践阈。——《礼记·曲礼上》

鸟兽践啄。——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践踹(践踏);践冰(踏在冰上。比喻处于危险之境);践阼(踏上主阶,行主人之事);践石(上马时的垫脚石。即“上马石”)

(4) 履行;实现

不足以践礼。——《仪礼·士相见礼》。注:“行也。”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曲礼》

(5) 又如:实践;践言(实践过去说过的话);践信(践言,守信);践修(履行和修治);践盟(履行约定的事)

(6) 登上,承袭

周公践天子之位。——《礼记·明堂位》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孟子·万章上》

(7) 又如:践祚(登上王位。祚:君位);践位(即位,登上帝位);践极(登帝位)

(8) 依循,顺着

不践迹。——《论语》。孔注:“循也。”

践墨隨敌,以决战事。——《孙子·九地》

(9) 又如:践墨(遵守规律、法律);践绳(遵循法度规矩);践期(遵循约定的期限);践德(遵循道德规范)

(10) 经历 。如:践年(经历的年数);践历(经历,阅历);践扬(仕宦所经历);践更(经历)

(11) 通“翦”。灭除

成王既践奄,将其君于蒲姑。——《书·蔡仲之命》

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书·成王政(征)序》

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礼记·玉藻》

此文王之所以践妖也。——《韩诗外传·卷三》

(12) 又如:践灭(摧残,除灭);践伐(剪伐,诛灭)

(13) ∶陈列整齐的样子

有践家室。——《诗·郑风·东门之墠》

(14) 又如:践列(整齐地陈列,排列)

介词

凭借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英文翻译

trample, tread upon, walk 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n5

宋本广韵

yuē,yāo [yue,yao]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QYY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PI
四角: 27120

详细解释

yāo

动词

(1)用秤称物 。如:给我约二斤肉。

(2)另见 yuē。

yuē

名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2)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动词

(1)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如:约黄(涂饰黄色)

副词

大概 。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形容词

(1) 贫困 。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如:约辞(卑下的言辞)

英文翻译

treaty, agreement, cove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