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沦落人

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 [ tong shi tian ya lun luo ren]
繁体 同是天涯淪落人
注音 ㄊㄨㄥˊ ㄕˋ ㄊ一ㄢ 一ㄚˊ ㄌㄨㄣˊ ㄌㄨㄛˋ ㄖ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同是天涯沦落人 tóng shì tiānyá lúnluòrén

(1) 原是唐诗一句。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含义是: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近似“同病相怜”

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those who have the same illness sympathize with each other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成语用法

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谓语、分句;指共命运。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国语词典

彼此都是流落在外或有著相同际遇的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网络释义

同是天涯沦落人

  • 《同是天涯沦落人》是由 何非光执导,陈娟娟 严俊 张翼 衣雪艳 关宏达主演的一部抗战题材电影,主要讲述了寡妇张玉芹及何佩芬各携幼女重返故居,物是人非的故事。
  • 同是天涯沦落人造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态,让她觉得空妖精是自己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望着一旁黯然感伤的李陌雪,王大豪郑重的说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一个被迫害背井离乡,一个被囚禁身陷囹圄,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执手谱写了一曲温柔浪漫,欢快感人的爱情故事。
    但毕竟心里不痛快,同是天涯沦落人。
    卖了万花楼,那这些姑娘怎么办,同是天涯沦落人,再不济,万花楼也是她们的容声之所。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宁道与那名叫做王奇的少年对望一眼,一时竟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遇之感。
    同是天涯沦落人,有人陪泪到天明。
    车到山前必有路漫漫其修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天涯沦落人生若只如初见少离别多情自古空余恨潇潇无情风“愚”人节特别的问候给特别的你,晕了也要乐。
    叆叆见这位少年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不由得抬眼向他望去,正好双目相遇,脉脉传情,叆叆便有些动心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相互给予温暖。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叹,因歌女的妙丽颜容和凄惨身世之对比,格外别致动人。
    而这些这样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不正常群体,也使大卫感觉毫无安全,惟恐哪天有哪个,突然间发神经跑去向扫罗告密,那就完了!
    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汉字详情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shì [shi]
    部首: 429
    笔画: 9
    五笔: JGH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AM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代词

    (1) 此,这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动词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副词

    (1) 表示肯定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如:我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如:他犯错误是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名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助词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文翻译

    indeed, yes, right; to be; demonstrative pronoun, this, tha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e4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陆丰腔] shi6 [梅县腔] she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3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3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承紙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ʑĭezjex/zjee
    tiān [tian]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GD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
    四角: 1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形容词

    (1) 天然的;天生的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英文翻译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tin1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1 [台湾四县腔] tien1 [客英字典] tien1 [陆丰腔] tian1 [客语拼音字汇] tian1 [东莞腔] ten1 [沙头角腔] tien1 [宝安腔] ten1 [海陆丰腔] tien1
    ◎ 潮州话:tiang1 [潮州]tiêng1 ,tin1 (thiang th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ʰienthen
    [ya]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D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EMGG
    四角: 31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水,从厓( ),厓亦声。厓,山边。本义:水边)

    (2) 同本义

    涯,水边也。——《说文新附》

    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

    大海亦有洼,高山亦有岑。——孟郊《病客吟》

    (3) 又如:涯欸(水边;岸);涯灌(岸边丛木);涯邻(崖畔)

    (4) 岸,靠近大水体的陆地;特指靠近滨海的陆地

    驾舟载男女,筑宫东海涯。——虞集《题商学士画》

    (5) 边际;极限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无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望无涯;涯限(边际;限度);涯垠(涯泄、涯津、涯畔)

    (7) 限量;穷尽 。如:涯艺(限度,止境);涯检(限制,管束);涯量(限度;限量);涯分(限度;本分)

    动词

    限制,约束

    约少不自涯,早爱虫鸟,逐食推迁,未谐夙愿。——沈约《答沈麟士书》

    英文翻译

    shore, bank, water's edg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ai2 [梅县腔] ngai2 [陆丰腔] ngai3 [东莞腔] ngai2 [海陆丰腔] ngai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客英字典] ngai2 [宝安腔] ngai2
    ◎ 潮州话:ng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ŋĭengie/ngye
    lún [lun]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WXN
    五行:
    吉凶:
    仓颉: EOP
    四角: 38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仑( lún)声。本义:水起微波)

    (2) 同本义

    沦,小波为沦。——《说文》

    河水清且沦猗。——《诗·魏风·伐檀》。传:“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

    从流而风曰沦。沦,文貌。”

    (3) 沉沦;没落

    沦,渍也。——《广雅》

    沦于不测。——《淮南子·精神》。注:“入也。”

    微霜降而下沦兮。——《楚辞·远游》

    韩公沦卖药。—— 江淹《杂体诗》

    (4) 又如:沦化(变化;沦落);沦降(沦落);沦倾(陷落);沦滞(陷入苦境)

    (5) 灭亡;丧亡

    沦,一曰没也。——《说文》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沦胥以铺。——《诗·小雅·雨无止》

    无沦胥以亡。——《诗·大雅·抑》

    (6) 又如:沦翳(衰亡消失);沦坠(沦亡,消灭);沦替(没落衰微);沦殁(死亡);沦佚(沦没散失);沦溺(沉没;淹没)

    英文翻译

    be lost; sink, be submerged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 潮州话:罗温5(轮)

    宋本广韵

    là,lào,luō,luò [la,lao,luo]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ITK
    姓名学:
    仓颉: TEHR
    四角: 441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丢了,漏掉 。如:丢三落四;这里落了两个字

    (2) 忘了拿,没注意取 。如:我忙着出来,把票落在家里了

    (3) 落后 。如:落下很远;落在后面

    (4) 没有上,误 。如:落了一个星期的课

    (5) 另见 lào;luō;luò

    lào

    名词

    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 。如:落子馆(演北方曲艺杂耍的场所)

    动词

    (1) 捞,赚

    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西游记》

    (2) 又如:落褒贬(落下不是);落亏欠(欠下人情债)

    (3) 脱落;退去 。如:落后(退色)

    (4) 错失 。如:落枕(又名失枕。因睡觉时受寒或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转动不便)

    (5) 倒,倒下 。如:落炕(方言。病得不能起床)

    (6) 另见 là;luō;luò

    luō

    (1) ——“大大落落”( dàda-luōluō):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2) 另见 là;lào;luò

    luò

    动词

    (1) (形声。从艸,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2)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 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4) 脱离;脱身 。如:落荒而走(逃离战场,奔向荒野)

    (5) 泛指下落;下坠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牙齿半落左耳聋。——杜甫《复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其印自落。——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鸡鸣月落。——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贼应声落。

    (6) 又如:贼应声落;落土(指太阳或月亮下山);落山(指太阳下山);落羽(指受伤坠地的鸟);涨落;落生(射落生灵,即猎取鸟类);落帽(帽子为风吹落);落絮(落下的丝絮。比喻飘落的柳絮;比喻飘落的雪花);落潮(退潮);落雁沉魚(形容女子貌美所用之詞);落坐(坐下);落台(下台;了結);落地罩(可以坠到地面的帷幕)

    (7) 掉进;掠?

    不可落于敌人之手。——清· 全祖望《梅花岭記》

    几落贼手死。——宋· 文天祥《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8) 又如:落局(落入骗局);落夜(入夜)

    (9) 耽误;荒废

    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庄子·天地》

    (10) 又如:落索(萧索);落然(荒废的样子)

    (11) 衰败

    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管子·宙合》

    (12) 又如:落漠(落拓,潦倒);落羽(羽毛摧落。比喻失意);落薄(落魄;潦倒失意);落拓(落魄;穷困失意;放荡不羁);落膘(指牲畜变瘦)

    (13) 除去;特指免去职务等 。如:落台(卸去公职)

    (14) 止息;停留;亦指留下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红楼梦》。又如:落市(歇市,停止营业);落草(停止);落夜(住宿,过夜)

    (15) 遗留在后面 。如:落卷(没有录取的卷子);落名(考试落第);落脚货(剩下来的布头零碎)

    (16) 归属 。如:落着(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落台(結束,告一段段)

    (17) 得到

    俺若是一心行正,落一个万古名扬。——《射柳捶丸》

    (18) 又如:落不的(得不到);落来(得到某种结果);落定(成为定局);落保(担保)

    (19) 克扣,中饱钱财 。如:落钞(经手银钱时私下克扣一小部分);落腰(收进腰包);落阁(中饱私囊;从中渔利);落钱(侵吞经手钱财)

    (20)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祭礼

    楚子成 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左传·昭公七年》

    (21) 又如:落成

    (22) 通“络”。羁勒,用网状物兜住

    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

    成玄英 疏:“牛鼻可穿,馬首可絡。”

    (23) 中医的经络系統

    原人血脉经落骨髓。——《汉书·艺文志》

    形容词

    (1) 衰败;零落;稀疏

    家贫,宾客益落。——《史記》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落解粥(极稀的粥);落然(冷落);落堕(零落);落驿(稀疏,零落)

    名词

    (1) 停留的地方 。如:落着(落著。下落,分晓);落点(指球着落的位置)

    (2) 居处

    矗不知几千万落。——唐· 杜枚《阿房宫赋》

    (3) 又如:院落;部落;村落

    量词

    (1) 叠,摞 。如:公公拿着一落砖

    (2) 另见 là;lào;luō

    英文翻译

    fall, drop; net inco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laai6 lo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ok8 [陆丰腔] lok8 [海陆丰腔] lok8 lak8 lap7 lau5 [梅县腔] lok8 [台湾四县腔] lok8 lak8 lap7 lau5 [客英字典] lok8 [东莞腔] lok8 [宝安腔] lok8 [客语拼音字汇] lau4 log6
    ◎ 潮州话:lo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lɑklak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