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

tóng nián [tong nian]
注音 ㄊㄨㄥˊ ㄋ一ㄢ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同年 tóng nián

1.  相同的年份。

同年出生。
the same age; the same year;

2.  b 〈方〉:年纪相同。

3.  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having passed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the same year;

引证解释

⒈ 年龄相同。

《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刘党﹞与肃宗同年,尤相亲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髮蚤白。”
巴金《家》二:“琴和觉民同年,只是比他小几个月,所以叫他做表哥。”

⒉ 同一年。

唐杜甫《哭李尚书》诗:“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
杨伦笺注:“言生病死葬,皆在是年也。”
《三国演义》第一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⒊ “同年而语”的略语。

《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赵知礼蔡景歷属陈武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宋齐之初傅亮王俭之职。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务济时,盖其遇也。”
唐刘知几《史通·鉴识》:“加以二传(《公羊传》、《穀梁传》)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诸左氏,不可同年。”

⒋ 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 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 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 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俱捷谓之同年。”
元萨都剌《送郑天趣进柑入京》诗:“同年若问儂消息,为説愁来奈病何。”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我虽则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
清顾炎武《生员论中》:“同榜之士,谓之同年。”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宋次安还是我乡榜同年呢!”
清赵翼《陔馀丛考·同年》:“余庚午乡举, 宛平黄叔琳开府係前庚午举人,曾为先后同年之会;大学士史铁崖并及见先后进士同年,真为盛事。”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乾隆己未, 赵秋谷与新贵遥认同年, 沉归愚诗云:‘后先己未亦同年。’”

⒌ 古安南苗民互称。参见“同年嫂”。

⒍ 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家为“同年”。因船家多桐严 ( 桐庐、严州 )人, 桐严与同年,音近而讹。参见“同年妹”、“同年嫂”。

同年的国语词典

同时。

同年的网络释义

同年

  • 同年,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tóng nián,指同时;年岁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见《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党 ﹞与 肃宗 同年,尤相亲爱。”
  • 同年的翻译

    英语: the same year
    德语: gleiches Jahr
    法语: de la même année, du même âge

    同年造句

    我们俩同年同月同日生,你说巧合不巧合。
    同年度新旧兵饷支出总数达八百七十余万,收入则仅七百十余万,不敷至百六十万(《石隐园藏稿七?兵饷。
    同年,帝国成立监督所,下属无数监督站,专门执行上述禁令。
    悟得世间无双法,却抵不过逝水流年。一世极致绚烂,掩不住斑驳泪血昔年。再回首举世皆寂,寻不到同年。
    况以将军之地,将军之才,将军之名,将军之势,而克修籓服,北面称臣,宁与刘泽同年而语其功业哉!寄感恩怀服,不觉狂言,斧钺之诛,其甘如荠。
    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
    唐代元和年间的著名诗人施肩吾和赵嘏,本是同年及第的进士,但文人互轻,两个人谁也不服气谁,经常明争暗斗,争长论短,有时候弄得大家很不愉快。
    于同年二月成立台北圣庙建设筹备处,共募集约五千坪作为孔庙的建筑基地。
    同年底,埃尼股票在意大利、纽约和伦敦的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创造力来源于不同事物的意外组合。使差异最显著的最佳方法是把不同年龄、有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搀杂在一起。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黄崖事件的悲剧命运是当时的社会生态所决定的:咸同年间山东灾荒与流民问题为黄崖山寨聚众提供了条件,咸同年间山东民间军事化结构同质了黄崖山寨。
    同年她在伊利诺伊斯州夺冠热门人选中排名第五,并在国际网球联合会锦标赛上再度获胜。
    同年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区奠基,石油企业“下山工程”正式启动。
    如果阿拉丁神灯允许我许三个愿,那么我就许下:一个是今生今世和你不离不弃;二个是今生来世和你荣辱与共;三个是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
    咸、同年间是官绅关系变化的关键时期,广东的情况更有其特别之处。
    同年秋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
    同年曹玉芳获绥远全国举重比赛重量级第三名。
    在特克司和凯科斯群岛,人口不足两万,有些学校学生数量很少,以至于几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
    她身边站着的是她姑娘杨桃,和薛坤同年出生,杨桃绝对和她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绝对的小美人胚子。
    最主要的原始资料是近百种明清两代的进士登科录,进士三代履历,进士同年齿录和晚清若干举人和特种贡生的三代履历。

    汉字详情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nián [nian]
    部首: 103
    笔画: 6
    五笔: RH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Q
    四角: 8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3)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4)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5)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歉);年灾(自然灾害)

    (6) 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齐策》

    (7) 又如:今年;去年;年把(一年左右的时间);年根(方言。年底);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年课(一年征收的税);年谷(一年中种植的谷物);年常(常年,经常)。又指朔数。即我国的农历平年为十二个朔望月,闰年为十三个朔望月。如:年脚下(年尾,年底);年集(阴历年底的集市)

    (8) 年节

    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儒林外史》

    (9) 又如:过年;新年;拜年;年酒(为祝贺新年邀请亲友吃的酒席);年敬(年礼。年敬送的礼物);年开(谓新年开始);年对(春联);年羹(过年时吃的羹汤);年团(过年吃的团子)

    (10) 年纪,岁数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时年七岁。——《世说新语·方正》

    周处年少。——《世说新语·自新》

    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唐· 韩愈《师说》

    永生五年。——宋· 王安石《伤仲永》

    (11) 又如:年计(年纪;岁数);年腊(年纪;岁数);年齿相等(年龄相当);年齿相悬(年龄相差悬殊);年台(对同年的尊称);年朽(年纪衰老);年位(年龄和爵位);年次(年龄的顺序);年侵(年纪渐老);年高望重(年纪大,名望高);年期(年纪的期限);年辈(年龄和行辈);年德(年龄德行)

    (12) 寿命;一生的岁数

    人固不可以无年。——《世说新语·品藻》

    (13) 又如:年寿(人的寿命);年力(年龄与精力);年迫日索(老年逼近,余日不多);年祚(人的寿命;指立国的年教);年衰岁暮(年纪衰老,寿命将尽);年在桑榆(比喻垂暮之年);年运(年寿和气运)

    (14) 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如: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年艾(年老。五十岁叫艾);年耆(年老);年衰(年老);年弱(年轻);年暮(晚年)

    (15) 年代 。如:年世(年代;年数);年候儿(方言。年头儿;时代);年湮世远(谓年代久远);年韶(指美好的青春时代);年名(年号名)

    (16) 日期,指某一确定时间 。如:年庚(泛指年份和日期);年时(当年,往年时节;去年);年劳(任职的年数和劳绩)

    (17) 岁月,泛指时间 。如:年灾月晦(倒霉时运);年年防俭,夜夜防贼(随时要想到意外与不利);年所(年数);年律(年月,年岁);年流(年光流逝);年深(时间久长);年运(谓岁月不停地运行);年赊(年月长久);年数(泛指时间)

    (18) 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接袭人家去吃年茶。——《红楼梦》

    (19) 又如:年帖(春帖);年物(农历新年用以馈赠亲友之物);年春(新春);年茶(指年节聚会吃的果茶)

    (20) 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使王近於民,远于年,啬於时,惠於财,亲贤使能。——《大戴礼·公符》

    (21) 姓

    形容词

    (1) 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儒林外史》

    (2) 又如:年家(称同科考中者的家庭);年伯(对与父亲同榜登科而年长者的尊称);年谊(同年登科的关系);年侄(年兄之侄);年叔(对与父辈同榜登科而年岁较小者的尊称)

    (3) 每年的 。如:年产量(指一年生产的数量);年年岁岁(每年);年计(年度预算);年租(每年的租税);年芳(指美好的春色);年柳(春柳)

    英文翻译

    year; new-years; person's age

    方言集汇

    ◎ 粤语:ni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en2 [宝安腔] ngien2 [梅县腔] ngian2 [沙头角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东莞腔] nge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海陆丰腔] ngien2 [陆丰腔] gnian3
    ◎ 潮州话:nin5 (nî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奴顚先開平聲開口四等nennien

    同年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