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功茧

tóng gōng jiǎn [ tong gong jian]
繁体 同功繭
注音 ㄊㄨㄥˊ ㄍㄨㄥ ㄐ一ㄢˇ

词语释义

二蚕以上共作之茧。

比喻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词语解释

  1. 亦称“ 同宫茧 ”。二蚕以上共作之茧。

    《尔雅翼·释虫一》:“其独成茧者,谓之独茧;自二以上,谓之同功茧。”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二三蚕共成一茧为同功茧,俗呼头公,讹。” 黄摩西 《长相思和太白韵》:“几时繅得同功茧,替君柱上重安弦。” 郑逸梅 注:“两蚕共一茧,一作同宫茧。”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同宫茧”。二蚕以上共作之茧。

《尔雅翼·释虫一》:“其独成茧者,谓之独茧;自二以上,谓之同功茧。”
清翟灏《通俗编·禽鱼》:“二三蚕共成一茧为同功茧,俗呼头公,讹。”
黄摩西《长相思和太白韵》:“几时繅得同功茧,替君柱上重安弦。”
郑逸梅注:“两蚕共一茧,一作同宫茧。”

同功茧的网络释义

同功茧

  • 同功茧又叫“双宫茧”、“ 同宫茧”,是指二头以上的蚕儿吐丝营在一个茧壳里。普通的同功茧是二头蚕,也有二头以上的,甚至如琉球多蚕茧的品种,一颗茧内有三头以上甚至7—8头的蚕儿。在《尔雅翼·释虫一》、清翟灏《通俗编·禽鱼》等古籍中均有论述。
  • 汉字详情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gōng [gong]
    部首: 217
    笔画: 5
    五笔: A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S
    四角: 14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英文翻译

    achievement, merit, good res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k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kuŋkung
    jiǎn [jian]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U
    五行:
    仓颉: TLMI
    四角: 44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许多昆虫幼虫在化蛹前包围身体大部分的由丝组成的外皮,在其中化蛹。家蚕的茧是商业蚕丝的来源

    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蚕茧;茧儿(喻指秘事;名堂;见不得人的事);茧素(白色的生绢);茧纸(用蚕茧制作的纸)

    (3) 指茧丝 。如:茧衣(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以蚕丝织品制成的衣服);茧物(丝织物);茧蚕(吐丝做茧之蚕)

    (4) 絮丝棉的衣服 。后作“襺”

    (5) 通“趼”。手掌或脚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如:老茧

    形容词

    (1) 形状如茧的 。如:茧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状,形小如茧似栗);茧卜(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抟米、麦粉若茧状,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

    (2) 聲气低微貌 。如:茧茧(聲气低微的样子)

    英文翻译

    cocoon; callus, bl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2 gin2
    ◎ 潮州话:goiⁿ2 [揭阳、潮阳]gaiⁿ2

    宋本广韵

    同功茧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