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

tóng chái [ tong chai]
繁体 同儕
注音 ㄊㄨㄥˊ ㄔㄞˊ

词语释义

同侪 tóngchái

(1) 辈份相同的人

same generation

词语解释

  1. 同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郑 同儕,其过子弟,固将礼焉。” 杜预 注:“儕,等也。”《周书·于翼传》:“ 翼 言於帝曰:‘ 萧撝 , 梁 之宗子; 王褒 , 梁 之公卿。今与趋走同儕,恐非尚贤贵爵之义。’”

  2. 同伴,伙伴。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陷蛇出虱身轻》:“寨卒有 萧愁 者,为人性率,同儕多狎侮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鹿伯顺 有使者 来宽 ,同儕三人,拟一时婚娶。” 陈毅 《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十年不见者》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儕并马归。”

引证解释

⒈ 同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郑同儕,其过子弟,固将礼焉。”
杜预注:“儕,等也。”
《周书·于翼传》:“翼言於帝曰:‘ 萧撝,梁之宗子; 王褒,梁之公卿。今与趋走同儕,恐非尚贤贵爵之义。’”

⒉ 同伴,伙伴。

宋何薳《春渚纪闻·陷蛇出虱身轻》:“寨卒有萧愁者,为人性率,同儕多狎侮之。”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鹿伯顺有使者来宽,同儕三人,拟一时婚娶。”
陈毅《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十年不见者》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儕并马归。”

同侪的国语词典

同辈。

同侪的网络释义

同侪

  • 同侪是汉字词语,拼音tóng chái,是指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现今社会,很多词语使用灵活多用,同侪在商业用语中的使用频率日渐增高,诸如“领先同侪”、“傲视同侪”之类的词语往往被应用于企业、公司的简介和宣传之中。因此“同侪”也多了“同行”的含义。
  • 同侪造句

    面对同侪的奚落,他忍无可忍,泪流满面地夺门而出。
    复学之后,如果同侪释出善意,中辍复学生感受到被接纳,并且觉得不被师长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亦有助于稳定上学。
    而国中生为了适应学校生活,不仅会形成同侪文化,且会发展出因应的策略。
    就防御能力而言,他们稍逊于苏格兰同侪,但剑剑有进无退,攻击凌厉无匹。
    经分析探讨各章节后发现,《易经》蒙卦和《论语》中孔子的古典教育观,如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贵乎专心、同侪学习、自我反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从运动中培养德行等教育思想,均适用于现今体育教学。
    警方认为,女大学生很渴望得到同侪的认同,但却遭到同侪的否定,才会如此低落,但女大学生长像并不差,不了解为何会如此的自卑。
    不管在纸稿上或是在平日相处中,我们也都交换对彼此的写作深思过后的想法。在同侪互评、读经或是写作的时间,我们也分享许多智慧的言语及对彼此的建议。
    对那些孤离、少与同侪互动的学生要注意,孤离的学生最易成为施霸凌的目标。
    你是个高中生,同时是你父母的孩子、你兄弟姊妹的手足,也是你同侪的朋友,角色不一而足。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大台北地区房屋仲介经纪人的问卷调查资料,探讨同侪压力对个人绩效的影响效果。
    在学龄儿童中,那些仅仅比他们的同侪少睡一小时的儿童在记忆力和注意力测试中表现得要更差。
    除了传统式的教学,我们另外加入中文电脑,让同学们在资讯普及的时代,学会听说读写打,领先同侪。
    港高文为国际学术界一员,与同侪配号缦沔临全球高档教育成长的各种挑战。
    从此之后前后百战从无败绩,无论在何等艰危之下都能生还的人,即使在同侪中也被目为传说。
    被所有人赏识,无论是老闆、同侪、甚至是资浅的同事,这是能在工作场所能获得的最大动力。
    随著本周年报的公布,新闻集团在全球媒体业哀鸿遍野的状况下表现相对耀眼,再度稳固其睥睨同侪的领导地位。
    由于影音内容呈现当代年轻人共同校园经验,因此更易在同侪间引发共鸣。
    他弟弟本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后来受到同侪的影响,明珠暗投,竟成为黑道中的小流氓。
    他希望能与市议会同侪保持良好关系,共同为库市的居民服务。
    对一个明白人来说,与凡夫俗子为伍纯粹是折磨。假如你完全清醒地在同侪中生活过,却没有因流血过多而死,就说明你还没看懂我们人类的悲剧。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

    汉字详情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chái [cha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YJH
    五行:
    仓颉: OYKL
    四角: 2022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齐声。本义:同辈,同类的人) 同本义。又称:侪辈

    侪,等輩也。——《说文》

    侪,耦也。——《汉书·扬雄传》注

    吾侪小人。——《左传·宣公十一年》

    晋郑同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礼记·乐记》。注:“犹輩类。”

    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左传·成公二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同侪(同辈的人)

    副词

    一起

    长幼侪居。——《列子·汤问》

    英文翻译

    a company, companion;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caai4
    ◎ 潮州话:思耶5(纱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