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

jí xiōng [ ji xiong]
注音 ㄐ一ˊ ㄒㄩㄥ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吉凶 jíxiōng

(1) 指未来的好运气和坏运气

吉凶未卜
good or ill luck

(2) 凶险

但有吉凶,递相救应
ill luck

词语解释

  1. 见“ 吉凶 ”。

  2. 亦作“ 吉兇 ”。犹祸福。

    《易·乾》:“与鬼神合其吉凶。”《史记·日者列传》:“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吉兇恆委 郑 ,年寿会询 唐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长沙 卑湿, 谊 自惧不寿,因作《服赋》以自广……大意谓祸福纠缠,吉凶同域,生不足悦,死不足患。”

  3. 指吉事和丧事。

    《周礼·春官·天府》:“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 郑玄 注:“吉事,四时祭也;凶事,后王丧。”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家家始以灯火相会聚,亲戚吉凶通弔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不带釵,带些花,别些吉凶。”

引证解释

⒈ 见“吉凶”。亦作“吉兇”。

⒉ 犹祸福。

《易·乾》:“与鬼神合其吉凶。”
《史记·日者列传》:“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唐沉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吉兇恆委郑,年寿会询唐。”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长沙卑湿, 谊自惧不寿,因作《服赋》以自广……大意谓祸福纠缠,吉凶同域,生不足悦,死不足患。”

⒊ 指吉事和丧事。

《周礼·春官·天府》:“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
郑玄注:“吉事,四时祭也;凶事,后王丧。”
汉班固《白虎通·丧服》:“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
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家家始以灯火相会聚,亲戚吉凶通弔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不带釵,带些花,别些吉凶。”

吉凶的国语词典

福祸、好坏。

吉凶的网络释义

吉凶

  • 吉凶,指未来的好运气和坏运气。语出《易·乾》:“与鬼神合其吉凶。”
  • 吉凶的翻译

    英语: good and bad luck (in astrology)​
    德语: Schicksal (S)​

    吉凶造句

    相信命运,认为吉凶祸福都是命中注定的,这纯属迷信。
    他自称能数往知来,预卜吉凶,事实证明全是鬼话。
    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事情吉凶未卜,冷静点为好。
    他这次外出,吉凶未卜,但又不得不走。
    知变化兮有吉凶,入斗宿兮过天关。
    我堪舆已久,一块地之来龙去脉、祸福吉凶,一目了然。
    那厢山凄凉阴森,黧雾冲天,定有不祥之朕兆,然不知端的吉凶。
    他说原来吉凶庆吊,由屏而幛,由寿文寿诗,最后只有“音容宛在”四个字了。
    惊门一旦精通,则其余七门江湖术都可触类旁通,推演吉凶祸福世事变化本就是世间道的核心。
    其俗举事行来,有所云为,辄灼骨而卜,以占吉凶,先告所卜,其辞如令龟法,视火坼占兆。
    正所谓日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生虚幻蝶,吕望兆飞熊。
    老龟在说到上六爻时才引用了爻象,因为前五爻的爻辞里,老龟都在最后道出了爻位之吉凶,便于凌波儿领悟。
    他常与康有为扶乩问吉凶,乩语中先是显现出杜甫的诗句“落花时节又逢君”,接着又出现了李白的诗句“江城五月落梅花”。
    但就像所有从未接过电报的人一样,门前出现邮差往往暗示吉凶难料。
    二亲生离,吉凶未分,服丧则凶事未据,从吉则疑于不存,心忧居素,允当人情。
    青囊自古秘斯文,但覆多年旧冢坟,山水变时局也变,便知吉凶见分明。
    真正有操守的人,以及他们的声誉、生计和家人,都处于吉凶难卜的境地。
    测字算命,一挂十金;福祸吉凶,天机生财。
    “凡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义,毕具其中。
    的大头,我默默道别,此去吉凶未卜,不过我并不后悔。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F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R
    四角: 4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

    (2) 同本义

    吉,善也。——《说文》

    礼义顺祥曰吉。——《周书·武顺》

    安贞吉。——《易·坤》

    吉哉。——《书·皋谟》

    文王当兴,赤雀适来;…吉物动飞而圣遇也。——《论衡·初禀》

    (3) 吉服(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吉帖(婚帖,庚帖);吉谶(预示吉祥的隐语或图记);吉羊(吉利祥瑞。古代器物上多铭刻“吉羊”二字。羊,古祥字);吉卜(吉利的卜兆);吉幸(吉利幸运);吉征(幸运的征兆)

    (4) 善;美

    吉事先近日。——《礼记·曲礼》

    令月、吉日。——《仪礼·士冠礼》

    吉礼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周礼·大宗伯》

    吉人之辞寡。——《易·系辞》

    吉日兮辰良。——屈原《东皇太一》

    (5) 吉士(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引申指大华优美之人);吉灵即溜(形容身段灵活);吉吉抖抖(弯曲成串的样子)

    名词

    (1) 朔日 。如:吉月(农历每月初一)

    (2) 婚礼,通常包括伴随的庆祝活动 。如:吉席(婚礼);吉期

    (3) 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为五礼(吉、凶、宾、军、嘉)之一 。如:吉巳(古礼,皇后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亲蚕桑之事,其日卜须吉,故称“吉巳”);吉典(吉礼之仪典);吉服(古祭祀时所著之服)

    (4) 古州名 。隋置。唐、五代、宋、清因之。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5) 象声词。如:吉蹬蹬(马蹄声);吉丁(金属玉器清脆的碰击声);吉丁当(金属玉器等物碰击或折断声);吉丁丁珰(器物撞击的响声);吉丢古堆(形容波涛汹涌澎湃的声音);吉丁疙疸(坑洼不平的样子)

    英文翻译

    lucky, propitious, good

    方言集汇

    ◎ 粤语:g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t7 [宝安腔] git7 [梅县腔] git7 [陆丰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东莞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丰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 潮州话:gig4(kik) [揭阳]gêg4(kek) [潮阳]giag4(k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kĭĕtkjit/kit
    xiōng [xiong]
    部首: 219
    笔画: 4
    五笔: QBK
    五行:
    仓颉: UK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 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2) 同本义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说文》

    凶,咎也。——《尔雅》

    吉凶者,言乎其得也。——《易·系辞》

    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日月告凶。——《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

    “此孰吉孰凶?”——《楚辞·卜居》

    (3) 又如:凶兆(不祥的预兆);凶宿(凶星);吉凶未卜;凶星(不吉祥的星)

    (4) 凶恶可怕

    作凶事,为凶人。——《左传·昭公二年》

    顽凶不用。——《史记·五帝纪》

    向高坐者,故是凶物。——《世说新语·赏誉》

    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凶人(凶恶之人);凶凶(凶恶的样子);凶竖(凶恶的小人);凶焰(凶恶的气焰);凶豪(凶恶强横);凶惨(凶恶残酷)

    (6) 闹饥荒的,歉收的

    三谷不收谓之凶。——《墨子·七患》

    大札大凶。——《周礼·大司乐》

    凶荒杀礼。——《周礼·掌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

    凶年免于死。

    (7) 又如:凶穰(歉岁与丰年);凶馑(灾荒、饥馑);凶乱(灾荒祸乱);凶俭(灾荒);凶歉(歉收,灾荒);凶灾(凶年灾荒)

    (8) 与死人有关,丧葬

    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周礼·乡师》。注:“凶器,若族丧器者也。”

    (9) 又如:凶耗(死讯);凶肆(出售丧葬用品的商铺);凶具(棺材);凶疚(丧事的悲痛)

    (10) 厉害 。如:到外闹得凶,病势很凶

    形容词

    通“兇”。恐惧;骚动

    兇,扰恐也。——《说文》

    曹人兇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众兇惧。——《左传·定公十年》

    周处年少时,兇强侠气,为乡里所犯。——《世说新语·自新》

    敌人而凶,救败不暇,谁能退敌。——《国语·晋语一》

    名词

    (1) 杀人的行为,也指行凶的人

    把赃物行凶刀杖封了。——《水浒传》

    (2) 又如:凶徒(恶人;坏人);凶渠(恶人的首领)

    (3) 灾祸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诗·王风》

    (4) 又如:凶患,凶祸,凶事(灾祸);凶困(灾难);凶咎(灾殃);凶殃(灾祸)

    动词

    (1) 早死;夭亡

    六极: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2) 又如:凶夭(死丧夭亡);凶折(凶短折,凶短。短命);凶候(死亡的征兆)

    (3) 通“訩”。争讼,吵闹

    尧曰:“吁顽凶,不用。”——《史记·五帝本纪》。 张守节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4) 死 。如:凶衰(死丧);凶终(不得善终)

    英文翻译

    culprit; murder; bad,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 潮州话:h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容平聲開口三等hyung/xivngx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