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ě
形容词
(1) 特别,与众不同
各,异词也。从口攵,会意。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说文》
各,词也。——《广雅》
亦各,不一之辞。——《诗·载驰》疏
(2) 又如:这人很各
(3) 另见
gè
代词
(1) 每个,各自
各守尔典。——《书·汤浩》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又如:各有所长;各个;各自;各众(梵语。各位);各行其志(各人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
副词
(1) 皆
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书·盘庚下》
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春秋繁露》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ok7 [海陆丰腔] gok7 [客英字典] gok7 [陆丰腔] gok7 [客语拼音字汇] gog5 gog6 [台湾四县腔] gok7 [沙头角腔] gok7 [东莞腔] gok7 [宝安腔] g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各 | 古落 | 見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kak | kɑ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冎(
),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2) 同本义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
(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4) 分离;分开;分出
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
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
(6) 区分;辨别
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
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
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
(8) 离别;告别
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0) 又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
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
(12) 送别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
(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
(15) 扭、转过去
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
(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
形容词
(1) 另外的,不同的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
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别驾(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
(3) 特殊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又如:别致(新奇,特别,不同寻常);别材(特殊的才能);别真(格外纯真);别趣(趋向各异)
(5) 其他 。如:别兵(官名。别兵曹,掌“胡骑”、“越骑等别种族的兵);别请(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
副词
(1) 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
宜别图之。——《资治通鉴》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资治通鉴》
已别有旨。——《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是无难,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又当别论;别有心肠(别有心肝。别有肺肠。另有打算或企图);别置(另行安排);别婚(另娶)
(3) 各;各自
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贾思勰《齐民要术》
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
(4) 又如: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别自(各自);别食(分别进食)
(5) 表示劝阻或禁止 。如:别太悲伤;别自做主张
(6) 表示揣测 。如:他今天不来上班,别是生病了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pet8 [沙头角腔] piet8 [东莞腔] pet8 [陆丰腔] piat8 p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别 | 皮列 | 並 | 薛B開 | 入聲 | 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B | biet/bye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分居,分开居住而各自谋生
另,分居也。——《五音集韵》
(2) 割开,分开
另,割开也。——《五音集韵》
形容词
(1) 单,独 。如:另户人(一家独立而无其他宗族亲属的户口);另约(条约的一种。对正约而言,为附件);另巍巍(独立高耸的样子;孤单的样子)
(2) 别异,别为一事 。如:另文(另外行文);另册;另外;另行;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另日(他日,别的日子);另样(别具特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ang5 [宝安腔] lang3 [客英字典] lang5 len3 [海陆丰腔] lang6 nang6 lang3 lin5 [客语拼音字汇] lang4 nang4 [台湾四县腔] lang5 nang5 lang3 lin5 [沙头角腔] lang5 [东莞腔] lang3 [陆丰腔] lang6
◎ 潮州话:lêng5(lêng),riang5(jiâng) [潮州]ri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零 | 郎定 | 來 | 青開 | 去聲 | 徑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lengh/lenq | lie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羕(
)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2) 假借为“像”。式样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唐· 白居易《缭绫》
(3) 又如:样银(用于测定银子成色的样品);样儿(样子。指可供人模仿的式样或效法的标准);样子间(陈列样品的处所);样米(作为样品的米);样物(作为样品之物);样度(样式,法式);样当(样子,模样);样制(物品的样式);样钱(钱币铸成后呈验的样品)
(4) 形状,模样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 又如:样法(样范);样色(花样);式样(人造的物体的形状);走样(失去原来的样子);花样(花纹的式样,也泛指一切式样或种类);样制(物品的样式)
(6) 人的模样或神情 。如:样势(模样);样模(模样)
(7) 用于改正拼排错误的样张 。如:清样
量词
种类 。如:样色样(种种;各方面);多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陽 | 與章 | 以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jĭaŋ | j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