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老三还在那里叽哩咕噜说:‘是个好些儿的,就去中进士做官给我看,不要在我们家里混闲饭吃。’”
成语用法
叽哩咕噜作谓语、定语;指人说话或响声。
引证解释
⒈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懂或听不清楚。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忽又听见他们嘰哩咕嚕的説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
巴金《春》十一:“钱嫂不服气,在厨房里叽哩咕噜地自言自语。”
茅盾《疯子》:“老婆婆代了老当家坐在那里,却老是叽哩咕噜骂些我听不懂的话。”
⒉ 象声词。形容物体滚动声。
引袁静《伏虎记》第二十回:“晚上睡觉,战士们一打开毯子,像变戏法似的,栗子、苹果叽哩咕噜从毯子里滚出来了。”
袁静《伏虎记》第二五回:“敌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儿,就倒了一片。剩下的连滚带爬,叽哩咕噜滚下山去了。”
⒊ 象声词。形容空腹鸣叫声。
引成仿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千里雪山中》:“大家肚子里经常叽哩咕噜,一人开始,大家就共鸣起来。”
叽哩咕噜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1) 形容所说的话听不懂或说话的声音听不清楚。《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碰了这个钉子,一肚皮的闷气,走出去,嘴里叽哩咕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忽又听见他们叽哩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也作「咭力骨碌」。(2)形容腹肚中所发出的声音。如:「他的肚子已经饿的叽哩咕噜叫了。」
叽哩咕噜的网络释义
叽哩咕噜
叽哩咕噜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稍微吃一点
嘰,小食也。从口,幾声。——《说文》
叽琼华。——《大人赋》
进禨(叽)进羞。——《礼记·玉藻》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叽琼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茹,叽,食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2) 悲叹
纣为象箸而 箕子叽。——《淮南子·缪称训》
形容鸟声、说话声或各种嘈杂声 。如:叽叽(小声争吵);叽哩哇啦(大声说话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i
助词
(1)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猜测、夸张、强调等语气。跟“呢”略同 。如:还早哩
(2) 〈方〉∶用于句中并列成分之后,表示例举,跟“啦”相同 。如:笔哩,墨哩,都在桌上放着
(3) 另见
yīnglǐ
名词
英里的旧称
l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e1 li3 [客英字典] li3 | li1 [陆丰腔] li3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e1 li1 [宝安腔] li1 [台湾四县腔] li1 le1 li3
◎ 潮州话:li7 ,li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象词
形容刹车、低声说话等的声音 。如:小孩咕、咕、咕地笑了;咕囔(咕哝。小声说话或自言自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u3 [海陆丰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台湾四县腔] gu3 [宝安腔] gu3 g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孤 | 古胡 | 見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