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叽叽喳喳
(1) 语音杂乱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
成语用法
叽叽喳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鸟叫或杂乱场面。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嘰嘰喳喳説的都是天津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七:“人越来越多,到处都叽叽喳喳。”
徐怀中《西线轶事》十:“电线上落了一排麻雀,叽叽喳喳地在叫。”
叽叽喳喳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形容吵杂细碎的说话声。
叽叽喳喳的网络释义
叽叽喳喳
叽叽喳喳的翻译
反义词
叽叽喳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稍微吃一点
嘰,小食也。从口,幾声。——《说文》
叽琼华。——《大人赋》
进禨(叽)进羞。——《礼记·玉藻》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叽琼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茹,叽,食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2) 悲叹
纣为象箸而 箕子叽。——《淮南子·缪称训》
形容鸟声、说话声或各种嘈杂声 。如:叽叽(小声争吵);叽哩哇啦(大声说话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稍微吃一点
嘰,小食也。从口,幾声。——《说文》
叽琼华。——《大人赋》
进禨(叽)进羞。——《礼记·玉藻》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叽琼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茹,叽,食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2) 悲叹
纣为象箸而 箕子叽。——《淮南子·缪称训》
形容鸟声、说话声或各种嘈杂声 。如:叽叽(小声争吵);叽哩哇啦(大声说话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zhā
(1) (形声。从口,查声。本义:啁啾;震颤声)
(2) 同本义
隔窗野鹊儿喳喳地叫。——《西厢记》
(3) 又如:喳喳(鸟鸣声;高叫声);唧唧喳喳
(4) 下级(或仆人)对上级(或主人)的应诺声
只见那家人连声应道:“喳!喳!”回头就去了。——《老残游记》
(5) 另见
ch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a5 [客语拼音字汇] za1 [客英字典] za1 [宝安腔] za1 [沙头角腔] za1 [台湾四县腔] za1 [海陆丰腔] za1
◎ 潮州话:za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zhā
(1) (形声。从口,查声。本义:啁啾;震颤声)
(2) 同本义
隔窗野鹊儿喳喳地叫。——《西厢记》
(3) 又如:喳喳(鸟鸣声;高叫声);唧唧喳喳
(4) 下级(或仆人)对上级(或主人)的应诺声
只见那家人连声应道:“喳!喳!”回头就去了。——《老残游记》
(5) 另见
ch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a5 [客语拼音字汇] za1 [客英字典] za1 [宝安腔] za1 [沙头角腔] za1 [台湾四县腔] za1 [海陆丰腔] za1
◎ 潮州话:z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