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

sī mǎ [si ma]
繁体 司馬
注音 ㄙ ㄇㄚ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司马 sīmǎ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

(2) 姓

surname

词语解释

  1. 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 ,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 ,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参阅《通典·职官二》。

  2. 官名。

    《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 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 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 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沉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 复姓。

引证解释

⒈ 官名。相传少昊始置。 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参阅《通典·职官二》。

明申时行《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下官杨文驄,昨奉熊司马之命,託侯兄发书寧南,阻其北上,已遣柳敬亭连夜寄去。”
王季思注:“即兵部尚书熊明遇。”

⒉ 官名。 《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钱塘黄小松易,为贞父先生后人,任兗州运河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
按, 黄易,官济宁同知。 济宁属兗州府。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

⒊ 王宫外门。

汉贾谊《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⒋ 指汉文学家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益部,仰司马、扬、王遗风。”
李善注:“司马相如、扬雄、王褒也。”
宋王安石《次韵约之谢惠诗》:“元龙但高眠, 司马勿亲涤。”
清唐孙华《次韵答王随庵》:“巧输司马难从官,才避元龙合问田。”

⒌ 指唐大诗人白居易。白尝贬江州司马,故称。

元张昱《赠沉生还江州》诗:“知汝琵琶亭畔去,白头司马忆江州。”
清支机生《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⒍ 复姓。

司马的国语词典

职官名:(1)​ 参见「大司马」条。(2)​ 郡佐之属。魏晋时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为佐吏之属,具参谋性质。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称「司马」,其实不同。

司马的网络释义

司马 (中国古代官名及姓氏)

  •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 司马造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为他掩饰。
    失业数年,吃尽用尽,我已经是司马青衫,一贫如洗了。
    司马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
    别再拿班做势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诸葛亮足智多谋,以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大军,解除了危机。
    先生此去,何异登仙。指日红旗报捷,甚么司马黄堂,都是指顾间事。
    司马光的小伙伴掉到了水缸里,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搬起石头砸开了水缸,救了伙伴。
    看到小朋友落水,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把司马懿吓得仓皇逃跑了。
    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司马迁祠—汉太史遗祠—韩城党家村。
    大司马得胜归来,真不愧是我大贲国之干城!
    司马光以为,现在国家灾害不断,民生困苦,西戌内侮,边鄙未安。
    西汉司马相如在《子虚赋》里就有巴渝舞盛况的记载。
    十七岁的卓文君嫁人不久,就成了寡妇,换句话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刚刚开始燃烧就被命运熄灭了,好在上帝又送来了另外一团叫做"司马相如"的火苗!
    正如司马迁形容《史记》,可藏诸名山五百年,等待后人的发现。
    在大学攻读历史时,开有“方志学”的课程,知道宋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曾盛赞方志“开编粲然,如指诸掌,真博物之书”。
    这一唯物主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司马迁超越生死的价值观念,生死本身只是必然的现象,而生死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重于泰山则虽死犹生,轻于鸿毛则死不足惜。
    我们知道,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仅就儒家的书籍就说过“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穷年不能究其礼”。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NG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R
    四角: 176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2)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4) 承担

    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 实司其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

    (5) 通“伺”。侦察,观察

    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

    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

    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

    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名词

    (1) 官吏;方面之长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3)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5)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7) 复姓的一部分 。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英文翻译

    take charge of, control, manage; offic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梅县腔] se1 [沙头角腔] su1 [客英字典] si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台湾四县腔] sii1 [东莞腔] su1 [宝安腔] su1 [陆丰腔] si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i/siosĭə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司马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