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炉

sī lú [ si lu]
繁体 司爐
注音 ㄙ ㄌ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司炉 sīlú

(1) 负责烧锅炉的人

火车司炉
stoker

词语解释

  1. 烧锅炉的工人。

    杨朔 《秘密列车》:“他们十六个人一齐出动,都到了机车上。 老范 司机和司炉去扒拉好煤烧。煤好,就省水。” 晓沐 《师徒会》诗:“手挥煤锹脸带笑--熊熊炉火映红了老司炉。”

引证解释

⒈ 烧锅炉的工人。 杨朔《秘密列车》:“他们十六个人一齐出动,都到了机车上。

老范司机和司炉去扒拉好煤烧。煤好,就省水。”
晓沐《师徒会》诗:“手挥煤锹脸带笑--熊熊炉火映红了老司炉。”

司炉的网络释义

司炉

  • 司炉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烧锅炉的工人,因此司炉也叫司炉工是操作锅炉这种特殊设备的特种技术作业的专门人员。一般意义上的司炉工是蒸气机车上的锅炉工人,蒸汽机车上的一个工种。
  • 司炉造句

    我在火车上做司炉工。
    把握燃烧特性,采用新技术,提高司炉工操作水平,提高链条炉热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司炉人员持证操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无证司炉工不得独立操作和值班。
    按通常的铁路惯例,机车备有司机和司炉室。
    司炉,烧火工:被雇佣来往火炉内添加燃料和照看火炉的人,如蒸汽火车车头或蒸汽船中的火炉工。
    他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铁路机车司炉工。
    工厂的司炉工在闹罢工,没有人替他们烧火。
    螺旋式燃煤装置采用连续性明火反烧法进行司炉操作,具有烟尘排放浓度低、节煤等优点。
    船上的司炉工人在闹罢工,以致没有人司炉。
    司炉们烧起火来象英雄一样不顾疲劳。
    挥汗如雨的司炉工是劳模的常见形象,伸出半个身子手搭凉棚远眺的火车司机也成为祖国开拓者的化身。
    不论是司炉还是我本人,都忙得无片刻闲暇去理会自己的恐慌不安的心绪了。
    在铁路行业,工会坚持在那些不需要司炉的火车机车上雇用司炉。
    今天,我们海军学院足球队踢了一场海军联赛,对手来自一艘战列舰,大部分都是司炉工,身体硕壮无比,还有几个一米九的大个子。
    当上助理司炉是通向这一职位的第一步。
    一艘开往澳大利亚的轮船到水手之家去要一名司炉,原来的司炉因为神经错乱在直布罗陀附近投海自杀了。
    当然这是很奇特的。治安的司炉。
    他听到司机和司炉回到了驾驶室,并断断续续地听到他们在谈论车上发现一具尸体的事。
    如果你想得到一份保障,那就买一个吐司炉吧。
    他的黑黑的、满身油腻的司炉把煤炭从煤水车(即储存燃料的地方)铲到炉膛里,而且很少能够歇一下间。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NG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R
    四角: 176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2)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4) 承担

    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 实司其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

    (5) 通“伺”。侦察,观察

    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

    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

    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

    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名词

    (1) 官吏;方面之长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3)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5)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7) 复姓的一部分 。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英文翻译

    take charge of, control, manage; offic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梅县腔] se1 [沙头角腔] su1 [客英字典] si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台湾四县腔] sii1 [东莞腔] su1 [宝安腔] su1 [陆丰腔] si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i/siosĭə
    [lu]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OYNT
    五行:
    吉凶:
    仓颉: FHS
    四角: 938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2) 火炉

    鑪,金鑪也。——《说文》

    炉,火所居也。——《声类》

    邾庄公废于鑪炭。——《左传》

    鑪橐埵坊。——《淮南子·齐俗》

    奉炽炉,炭火尽赤红。——《韩非子》

    左手抚炉。——清· 张潮《核舟记》

    (3) 又

    炉上有壶。

    (4) 又

    为炉,为壶。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炉鸭(放在火炉上烧烤出来的鸭子);炉饼(烧饼);炉的(蒸的);炉铫(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炉火(炉中之火);炉灰(燃料在炉内燃烧后所剩的粉状物);炉匠(铁匠)

    (6) 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土台子

    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史记》

    (7) 香炉、熏炉 。如:炉香(熏炉里的香气);炉瓶三事(香炉、香盒及放香铲的瓶子三件凑成一套的烧香工具);炉柱(炉中香)

    量词

    熔炼的炉次,每次的熔炼量 。如:一炉钢

    英文翻译

    fireplace, stove, oven, furnace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