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kě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3)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4) 能够;可以
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可治。——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下》(与通“欤”。)
(5) 又如:可刚可柔(可以强硬可以温和。指刚柔并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胜(岂能忍受)
(6) 值得,堪
可爱者甚藩。——宋· 周敦颐《爱莲说》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观(值得观览,有观览的价值);可矜(值得怜悯);可堪(那堪,怎堪);可怜相(值得怜悯的样子)
(8) 相称;适合
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9) 又如:可体(合身);可手(合手,称手);可式(正合适);可愿(符合愿望的事;符合愿望);可意种(如意的人)
(10) 适合于…(如人意、人心) 。如:可人意(使人满意、喜爱);可疑(令人怀疑);可儿(趁人心意的人儿);可伤(使人悲伤);可怜见(使人生爱怜之情;可怜);可噩(亦作“可愕”。使人惊讶)
(11) 应当,应该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应该,须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须知)
(13) 病痊愈
只见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浒传》
形容词
(1) 善,好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2) 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韩非子》
(3) 适当
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
(4) 又如:可式(安放得当);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适);可道(可真是,正是)
(5) 满的
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出来。——《儿女英雄传》
副词
(1) 可是;却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 颜渊。(意思是,可是怎么竟混淆了坏人和好人?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劳动艰苦,可大家干劲十足
(3) 大约、近似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可值千万余。——《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余人
(5) 就,便 。如:可便(便,就)
(6) 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 。如:你可听过他杀过人?
(7) 岂,难道 。如:可不(岂不;岂不是);可不道(岂不知,岂不闻);可不的(岂不是)
(8) 表示程度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汉· 贾谊《论积贮疏》
(9) 又如:可动人了;人可多了
(10) 表示久望而获 。如:我们等了你好久,你可回来了
(11) 无义。语助词
我孩儿安心,省可烦恼!——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2) 表被动的助动词
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另见
kè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3 [陆丰腔] ko3 [客语拼音字汇] ko3 [东莞腔] ko3 [客英字典] ko3 [台湾四县腔] ko3 [沙头角腔] ko3 ho3 [宝安腔] ko3 [海陆丰腔] ko3
◎ 潮州话:ko2(khó) kiog4(khio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可 | 枯我 | 溪 | 歌 | 上聲 | 哿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kʰɑ | khax/qa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 同本义
持,握也。——《说文》
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有持盈。——《国语·越语》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晋· 干宝《干将莫邪》
秦王谓 轲曰:“起,取 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策》
(3) 又如:持仗(手持武器);持斧操斤(拿着斧头);持笔;持戟
(4) 引申为掌握;控制
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 今》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
(6) 保守,保持
持久者知止足也。——《后汉书·列女传》
犹引绳墨以持曲直。——《荀子·正名》
(7) 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
(8) 搀扶;支持;支撑
及丞相御史所持。——《汉书·刘向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9) 又如:支持(给以鼓励或赞助);持载;持扶(扶持)
(10) 守;防守 。如:持牢(固守;把稳);持坚(坚守);持备(守备)
(11) 遵循 。如:持斋把素(守戒吃素);持备(戒备)
(12) 对抗,不相上下
子与子家持之。——《左传·昭公元年》。疏:“奕棋谓不能相害为持。”
(13) 又如:僵持(相持不下);持顽(任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2 ch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台湾四县腔] cih2 [客英字典] chi2 [陆丰腔] chi3 [东莞腔] ci2 [海陆丰腔] chi2 [沙头角腔] c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治 | 直之 | 澄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ɖʰĭə | dri/dio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卖( )声。本义:连接起来,接上)(2) 同本义
续,联也。——《说文》
续,继也。——《尔雅》
续衽钩边。——《礼记·深衣》
貂不足,狗尾续。——《晋书·赵王伦传》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韩非子·用人》
一时人急智生,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登时把弓弦续好。——《儒林外史》
(3) 又如:续弦;续篇;续编
(4) 继续
岁时更续。——《周礼·巾车》
刑者不可复续。——《史记·扁仓传》
亡秦之续。——《史记·项羽本纪》
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三国志》
续发众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5) 又如:续终(继续到底);续续(相继不绝,连续不断);持续(延续不断)
(6) 继承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史记·太史公自序》
(7) 又如:续世(谓世代继承)
(8) 添,加 。如:续添(增加,后援);往灶里续柴;给客人续水;续短(补充不足);续寿(添寿)
(9) 妻子死后再娶
才死了老婆…他在奶奶庙大会上见过 小芹一面,愿意续她。——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0) 又如:续母(继母);续弦;续继(妻死再娶)
(11) 传递
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矣。——《淮南子·脩务》
(12) 后同于前,旧事重演
谗言繁兴,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国语》
(13) 又如:续约(当一个条约的时效将终,再拟一个条约,作为辅助性条款,用以延续正约的期限或补充正约的不足者,谓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fā
动词
(1) (形声。本义: 放箭)
(2) 同本义
發,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4) 出发;上路
发,去也。——《广雅》
履我发兮。——《诗·齐风·东方之日》
朝发枉诸。——《楚辞·离骚·涉江》
顷之未发。——《战国策·燕策》
卿与子敬、 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兰舟催发。——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发足(起程,出发)发程(起程,上路;动身启程);发逐(出发追逐);发迈(出发远行)
(6) 打开;开启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发日(公文的启封日期);发书(拆开诏书或书信)
(8) 征发;征调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9) 又如:发召(征调);发调(征调);发徭(征派徭役)
(10) 发生;发出
使人发书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发念(萌生念头);发意(产生某种意念);发兴(发生)
(12) 发布;宣告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遂发命,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发政(发布政令)
(14) 抒发;发泄
发狂吟。——《三国演义》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5) 又如:发郁(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发忿(发泄愤恨的情绪);发挥(抒发)
(16) 派遣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二世元年四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17) 又如:发师(派遣军队、出兵);发导(派遣向导)
(18) 挖掘
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发冢(掘墓);发硎(发掘整理);发揭(发掘,揭开)
(20) 花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发秀(开花);发彩(指开花)
(22) 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发五十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3) 又如:发电报
(24) 因得到大量财富而兴旺 。如:暴发(突然发财得势)
(25) 发酵,膨胀 。如:面发了;发一发干菜
(26) 卖出 。如:发兑(批发;卖出);发脱(卖出;打发;除去)
(27) 繁育;生长 。如:发孚(发芽);发鲜(发芽);发荣滋长(草木繁茂的萌发生长)
(28) 施行;开始 。如:发头(开始;起头);发讲(开始讲解);发始(开始);发严(开始严阵待命)
(29) 阐发 。如:发微(阐发微妙之处);发义(阐发义理);发题(阐发题意);发蕴(阐发奥秘之情)
(30) 显现;显露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宋· 欧阳修《秋声赋》
(31) 又如:发色(呈现色彩);发迷(显现迷惘的神情);发梦(显现梦境)
(32) 表现 。如:发华(表现出文彩);发威(显示威风);发藻(显示文采)
(33) 散发;发给 。如:发越(散发,播散);发辉(散发光辉)
(34) 举事;发难 。如:发谪(举发;谴责);发衅(挑起争端);发举(兴起,举事)
(35) 倡始;提出 。如:发端
(36) 启发;开导 。如:发悟(启发使领悟);发机(启发机杼。多指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37) 提拔;举荐 。如:发困(举荐处于困境的人);发荐(发迹,被荐举)
(38) 传扬;张扬 。如:发闻(传播;显扬;传扬名声);发德(使道德显扬)
(39) 揭露;暴露
(40) 又如:发奸(揭发坏人坏事);发潜(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发举(揭发,检举)
(41) 点燃;燃烧起来 褺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42) 又如:发爨(烧火做饭);发薪(点燃柴草)
(43) 疾病发作 。如:发脾寒(患疟疾病);发痧(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
(44) 制作;拟定 。如:发天葩(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45) 歌唱;表演;演奏 。如:发调(发出曲调);发猛(高亢清扬的乐声);发梁(歌声绕梁不绝)
(46) 感到 。如:发虚(饿得发慌);发软;发晕
(47) 行动 。如:发止(行止;进退);发乔(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
(48) 发源;发端 。如:发轸(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发岁(一年起始)
(49) 发性,使性子 。如:发业(发怒;作孽);发村(撒野;发脾气);发野(撒野;蛮不讲理)
(50) 流露感情 。如:发中(发自内心)
(51) 通“拨(
)”。除去;错乱居干之道,菑栗不迤,则弓不发。——《周礼·考工记·弓人》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52) 通“法”。效法,遵守
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管子·任法》
〈量>
(1) 在小武器打靶比赛中每个射手规定的发射次数 。如:一次20发
(2) 计算子弹、炮弹的单位。如:一发炮弹
(3) 另见
fà
名词
(1) 头发,人头上的毛 ?
巽为寡发。——《易·说卦》
其华在发。——《素问·大节藏象论》
穷发之下。——《庄子·逍遥游》
束发而就大学。——《大戴礼记·保傅》
结发成夫妻。——《苏武古诗》。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2) 又如:理发;脱发;怒发冲冠(形容怒极)
(3) 草木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
山以草木为发。——《地理书》
(4) 通“旆(
)”。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荀子·议兵》
(5) 另见
fèi
动词
(1) 通“废”。崩坏;停止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
君夜发不可以朝。——《晏子春秋》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2) 又如:发药(停止用药)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假卧的人形。从尸,与人体动作有关。本义:转动)
(2) 同本义
展,转也。——《说文》
展,转,反侧也。——《广雅》
展转伏枕。——《韩诗泽陂》
忧心展转。——《楚辞·惜贤》
展眼已是夏末秋初。——《红楼梦》
(3) 又如:展动(翻动);展轮(转轮。多指启程出行);展思(展转思念)
(4) 舒展;伸展
侈必展。——《国语·晋语》
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庄子·盗跖》
(5) 又如:展放(舒展);展眉舒眼(眼、眉舒展开来。形容称心如意而高兴的样子);展舒(舒展);展怀(舒怀,开怀)
(6) 张开;展现或进入视野
破笼展翅当远去。——柳宗元《鹧鸪词》
(7) 又如:展卷(展开卷状物);展目(犹放眼);展阅(展读,观览);展诵(开卷诵读);展拓(开辟,扩充)展见(展现);展陈(显示、呈现)
(8) 延长;放宽
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史记·王温鉥列传》
(9) 又如:展赈(指延长赈济的日期);展延(延展);展日(延期)
(10) 扩大,扩展 。如:展业(谓扩充发展产业);开疆展土;那块荒地已展到七八亩
(11) 陈述;申述
天子非展义不巡守。——《左传》
(12) 又如:话已跟大家展直了;展谢(致谢,陈谢);展仪(申其礼仪)
(13) 施展,发挥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骥:千里马)——明· 罗贯中《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14) 又如:展爪(施展手段);展施(施展发挥)
(15) 陈列;展览
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展车马。——《左传·成公十六年》
敢展谢其不恭。——《左传·哀公二十年》。注:“展,陈也。”
贡之机密,展之力用。——《后汉书·边让传》
(16) 又如:展品
(17) 省视;视察
大祭祀,展牺牲。——《周礼》
(18) 又如:展省(省视、看);展墓(省视坟墓)
(19) 瞻仰
展先人之墓,宁祖母于堂。——宋· 王安石《上徐兵部书》
(20) 又如:展拜(拜谒,行跪拜之礼);展奉(敬辞。看望侍奉);展脚伸腰(下拜);展敬(祭拜;省侯致敬)
(21) 演奏
引江总以下,展乐赋诗。——《陈书》
(22) 又如:展乐(奏乐);展玩(玩赏)
(23) 揩抹
将宝瓶抬出,放在三层门外,展得干净。——《西游记》
(24) 又如:展灰(抹去灰尘)
(25) 眨 。如:展眼(眨眼;转眼。形容刹那时间)
形容词
诚实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雉》
副词
诚然;确实
諓如之人兮,邦之媛也。(真像这个人啊,才是一国的女人呢。)——《诗·慵风·君子偕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en3 [东莞腔] zen3 [梅县腔] zhan3 [宝安腔] zen3 [沙头角腔] zien3 [台湾四县腔] zan3 zen3 dien3 [客语拼音字汇] dian3 jian3 zan3 [海陆丰腔] zhan3 di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展 | 知演 | 知 | 仙B開 | 上聲 | 銑 | 開口三等 | 山 | 仙B | ţĭɛn | trienx/ty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