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占居不应有的职位。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臣性禀朴愚,材昧机变,皆为叨据;果窃显荣,一心唯知効忠,万虑未尝念失。”
引证解释
⒈ 谓占居不应有的职位。多用作自谦之词。
引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臣性禀朴愚,材昧机变,皆为叨据;果窃显荣,一心唯知効忠,万虑未尝念失。”
叨据的网络释义
叨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āo
动词
话多 。如:叨缕(叨叨缕缕。说话啰嗦冗长);叨蹬(捣腾,闹腾);絮叨(念叨);唠叨(没完没了地说)
形容词
(1) 〈方〉∶临死前气息急促的样子
等他爬起来一看呀,小兔子正在叨气儿呢,胸脯里的心跳得一撞一撞的。——杨朔《春子姑娘》
tāo
动词
(1) 贪婪。饕的俗字
岂横叨天功以为己力乎?——《后汉书·卢植传》
(2) 又如:叨食(贪食);叨冒(叨贪。贪婪);叨懫(贪而暴戾);叨秽(贪婪卑鄙);叨沓(贪婪而荒于政务);叨昧(贪恋;贪婪);叨富贵
(3) 承受 。古汉语中用于对受人恩惠及礼物表示感谢的谦词
位窍和羹重,恩叨醉酒深。——唐· 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宴应制得林字》
(4) 又如:叨福(承受福庇);叨庇(承受庇佑);叨沫(蒙受);叨位(忝居官位);叨名(虚有其名);叨忝(忝列;叨光);叨受(承受);叨承(忝受;承受)
dáo
〔叨咕〕小声絮叨:你们整天在一起~什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au1 [台湾四县腔] tau1 to1 [客英字典] tau1 [海陆丰腔] tau1 to1 [客语拼音字汇] dau2 do2 tau1 to1 [东莞腔] dau1 [宝安腔] tau1
◎ 潮州话:t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饕 | 土刀 | 透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hau | dʰɑu |
详细解释
jù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jū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居 | 九魚 | 見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io/kiv | k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