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忝受;承受。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此心鬱悵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祝香保父》:“爹爹休嗔休怪,孩儿叨承钟爱。”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见招深静轩》诗:“叨承郎舍旧,许闞文字林。”
引证解释
⒈ 忝受;承受。
引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此心鬱悵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明无名氏《玉环记·祝香保父》:“爹爹休嗔休怪,孩儿叨承钟爱。”
清曹寅《宋牧仲中丞见招深静轩》诗:“叨承郎舍旧,许闞文字林。”
叨承的网络释义
叨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āo
动词
话多 。如:叨缕(叨叨缕缕。说话啰嗦冗长);叨蹬(捣腾,闹腾);絮叨(念叨);唠叨(没完没了地说)
形容词
(1) 〈方〉∶临死前气息急促的样子
等他爬起来一看呀,小兔子正在叨气儿呢,胸脯里的心跳得一撞一撞的。——杨朔《春子姑娘》
tāo
动词
(1) 贪婪。饕的俗字
岂横叨天功以为己力乎?——《后汉书·卢植传》
(2) 又如:叨食(贪食);叨冒(叨贪。贪婪);叨懫(贪而暴戾);叨秽(贪婪卑鄙);叨沓(贪婪而荒于政务);叨昧(贪恋;贪婪);叨富贵
(3) 承受 。古汉语中用于对受人恩惠及礼物表示感谢的谦词
位窍和羹重,恩叨醉酒深。——唐· 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宴应制得林字》
(4) 又如:叨福(承受福庇);叨庇(承受庇佑);叨沫(蒙受);叨位(忝居官位);叨名(虚有其名);叨忝(忝列;叨光);叨受(承受);叨承(忝受;承受)
dáo
〔叨咕〕小声絮叨:你们整天在一起~什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au1 [台湾四县腔] tau1 to1 [客英字典] tau1 [海陆丰腔] tau1 to1 [客语拼音字汇] dau2 do2 tau1 to1 [东莞腔] dau1 [宝安腔] tau1
◎ 潮州话:t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饕 | 土刀 | 透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hau | dʰɑ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手握;用手掌支撑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4) 继承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6) 接受;承受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8) 奉承 。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9) 承担,担负;担当 。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10) 秉承 。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11) 招认 。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12) 侍奉 。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名词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如:石承;轴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n2 [沙头角腔] sin2 [客英字典] shin2 [陆丰腔] shin3 [梅县腔] shin2 [海陆丰腔] shin2 [宝安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东莞腔] s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承 | 署陵 | 常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ʑĭəŋ | zjing/zj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