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秦 汉 隶书。与 三国 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西京杂记》卷六:“ 杜陵 秋胡 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草书,亦復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明 陆深 《书辑》:“自 程邈 以降,谓之 秦 隶; 贾舫 《三仓》、 蔡邕 《石经》诸作,谓之 汉 隶; 钟 王 变体,谓之今隶;合 秦 汉 谓之古隶。”
引证解释
⒈ 秦汉隶书。与三国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引《西京杂记》卷六:“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草书,亦復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明陆深《书辑》:“自程邈以降,谓之秦隶; 贾舫《三仓》、 蔡邕《石经》诸作,谓之汉隶; 钟王变体,谓之今隶;合秦汉谓之古隶。”
古隶的国语词典
秦代至西汉初期通用的隶书,仍未摆脱篆书的形态,与日后盛行的汉隶不同。
古隶的网络释义
古隶
古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形容词
(1) 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u3 [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东莞腔] gu3 [沙头角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 潮州话:gou2(kóu) gu2(kú)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古 | 公戸 | 見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kox/kuu | k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隶:又樆尾会意。本义:逮、捕、追及)
(2) 同本义
隶,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说文》
(3) 跟从;附属
隶而从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不隶于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隶事(以故事相互隶属)
(5) 通“离”。流离
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汉书·叙传·王命论》
(6) 通“肄”
(7) 检查
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史记·酷吏列传》
(8) 练习
廼令群臣习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名词
(1) 中囯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輿臣隶,隶臣僚。——《左传》
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甿隶之人。——汉· 贾谊《过秦论》
欲效野夫贱隶。——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隶。
(2) 又如: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罚为官奴而从事劳役的人);隶仆(仆役);隶户(被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隶农(农奴,佃户,代耕农)
(3) 特指衙役 。如:皂隶
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即隶书(秦书八体之一。又名“八分体”。相传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简变化而成) 。如:隸絶(善于写隸书的高手);隸習(練習,演習);隸篆(隸書與小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肄 | 羊至 | 以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jiih/jih |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