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
词语释义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2)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词语解释
眼前的景物。
唐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居人散山水,即景真 桃源 。”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兴性感弥深,即景无与适。”
就眼前的景物(吟诗、作文或绘画等)。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因时生感,即景言情,此固兴到笔随,以写其愤懣抑鬱之志者也。”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画梦录》的作者 何其芳 :‘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
引证解释
⒈ 眼前的景物。
引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明何景明《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兴性感弥深,即景无与适。”
⒉ 就眼前的景物(吟诗、作文或绘画等)。
引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因时生感,即景言情,此固兴到笔随,以写其愤懣抑鬱之志者也。”
萧乾《鱼饵·论坛·阵地》:“《画梦录》的作者何其芳 :‘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
即景的国语词典
眼前的景色。
如:「即景诗」。
即景的网络释义
即景 (词语释义)
即景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 同本义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3)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
(4) 又如:若即若离
(5) 登上;走上
公即位。——《春秋·桓公元年》
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6) 又如:即阼(即位。皇帝登极叫即阼。因古时新天子登基,有升登东阶而主祭的仪式,所以叫即阼。阼:东阶);即真(正式就皇帝位。后世以官职由代理而改为实授,也称即真);即禽(打猎,在野外猎取禽兽);即祚(皇席即位登基)
(1) 虽然
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西厢记诸宫调》
(2) 假若
即有不称。(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意即打败仗。)——汉· 刘向《列女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即使
公子即合符。(即,即使。)——《史记·魏公子列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汉· 贾谊《论积贮疏》
即谋单于。——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捕得三两头。——《聊斋志异·促织》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即或
(5) 同“则”。那就
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死即已。——《史记·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
即更刮目相待。(即,就。)——《资治通鉴·汉纪》
介词
(1) 就在某时某处;乘,趁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即时诛灭。——《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如前年…一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即忙(连忙;赶紧);即拜(就在所在地授予官职);即早(及早;趁早)
(3) 当
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南朝齐· 谢朓《赋贫民田》
(4) 又如:即此(就此;只此)
副词
(1) 一…就 。如:气断即死;闻过即改
(2) 随之立刻就 。如:降即免死;即早(及早,趁早)
(3) 立刻,当即
王即临之。——晋· 干宝《搜神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处即刺杀虎。——《世说新语·自新》
即书诗四句。——宋· 王安石《伤仲永》
(4) 又如:即速(立刻;赶快)
(5) 那就是说,那就是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梁父即 楚将 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此爱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即如忠烈遗骸。——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即是
名词
(1) 目前,现在 。如:即目(眼前所见);即事诗(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2) 今,当天 。如:即今(如今);即目(如今)
(3) 烛头烬
左手执烛,右手折即。——《管子》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东莞腔] zit7 [沙头角腔] zit7
◎ 潮州话:ziag4 (chiak)[潮州]ziêg4 [饶平]<旧>zid4(chi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即 | 子力 | 精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tsĭək | cik/ziok |
详细解释
jǐng
名词
(1)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2) 同本义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
日出天而耀景。——江淹《别赋》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文选·张载·七哀诗》
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京赋》
景翳翳以将入。——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至若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景曜(光彩);景光(亮光);景焕(光彩照射);景辉(光辉)
(4) 太阳 。如:景夕(黄昏;天黑);景纬(日与星);景西(太阳西斜)
(5) 风景,景致
四时之景不同。——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景状益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山水必自实景。
(6) 又如:西湖十景;景儿(风景画);景候(不同时候的景象);景澄(风景清明);景趣(由景色而生的情趣);景语(诗词中描写景物的文字);景概(景观);秋景;晚景;夜景
(7) 布景 。如:内景;舞台背景;换景
(8) 时光 。如:景刻(时间);景光(光阴;光景);景迈(时间太晚,过时);景旦(指冬至日)
(9) 剧本的一幕中因布景不同而划分的段落 。如:第二幕第一景
(10) 景象;情况
晚景之计如何?——《琵琶记》
(11) 古代出门御尘的罩衣
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仪礼》
(12) 钟乳,即钟面上隆起的部分
(13) 中国山名
(14) 指河北省邯郸县境的景山
(15) 指河南省景山
(16) 姓
动词
(1) 仰慕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李白《与韩荆州书》
(2) 又如:景伏(敬仰信服);景企(景仰企慕);景附(旧附,随从);景从(比喻紧密追随);景佩(仰慕佩服)
形容词
(1) 大的
景星者,大星也。——《白虎通·封禅》
承天景命。——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景业(大勋业。多指帝位);景福(大福);景山(大山;高山);景功(大功);景员(广大的疆域。员:幅员,疆界)
(3) 祥瑞
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期。——《汉书·武帝纪》
(4) 又如:景光(瑞祥的光气。也指恩德);景云(瑞祥的云气);景瑞(吉兆)
(5) 高 。如: 景行(崇高光明的德行);景望(崇高的声望)
yǐ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n3 [海陆丰腔] gin3 rang3 [客英字典] gin3 [沙头角腔] gin3 [东莞腔] gin3 [陆丰腔] gin3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宝安腔] gin3 | jang3 [台湾四县腔] gin3 j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警 | 居影 | 見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kĭɐŋ | kiengx/ky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