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苫枕块

wò shān zhěn kuài [ wo shan zhen kuai]
繁体 臥苫枕塊
注音 ㄨㄛˋ ㄕㄢ ㄓㄣˇ ㄎㄨㄞˋ

词语释义

1.古代礼教﹐子从父母之丧起至入葬﹐不住寝室﹐卧于草席﹐以土块为枕﹐谓之"卧苫枕块"。

词语解释

  1. 古代礼教,子从父母之丧起至入葬,不住寝室,卧于草席,以土块为枕,谓之“卧苫枕块”。

    《宋史·徐积传》:“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慟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参见“ 寝苫枕块 ”。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礼教,子从父母之丧起至入葬,不住寝室,卧于草席,以土块为枕,谓之“卧苫枕块”。参见“寝苫枕块”。

《宋史·徐积传》:“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慟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

汉字详情

[wo]
部首: 205
笔画: 8
五笔: AH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LY
四角: 73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2)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又如:

(5)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故事);

(6) 卧碑(规矩。原指明清两代在明伦堂立的石碑,上面刻着约束生员的条文);

(7) 卧佛(横卧的佛像。即释迦的涅槃像);

(8) 卧治(躺着治事。指无为而治);

(9) 卧理(躺着理事。同“卧治”);

(10) 卧苫枕块(卧于草垫上,以土块作枕头。指人子守父母之丧而言。同“寝苫枕块”);

(11) 卧甲(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12) 眠,睡

暮卧则梦闻。——《论衡·订鬼》

(13) 又如: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重重);卧处(指睡卧起居;寝卧之所);卧起(寝卧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诸事);卧榻之侧(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14) 倒伏;横陈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15) 又如:卧辙(卧于道路上阻止行车。后用作挽留去职官吏的用语);卧骨(谓死于沙场);卧翻(将牲兽翻倒)

(16) 舍弃 。如:卧鼓(将战鼓弃置不用,使之废卧地上,表示时局清平无战事)

(17) 燠,暖

屈木为棬,以张生绢袋子,滤热乳,著瓦瓶子中卧之。——《齐民要术》

(18) 又方言,专指用开水煮熟鸡蛋。如:卧个鸡子儿

(19) 隐居 。如:卧云(卧于高山云海深处。比喻隐居);卧隐(隐居);卧龙(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指诸葛亮与庞统。后引申指未为世用的英才)

(20) 伏藏 。如:卧虎(伏藏的虎);卧龙(卧睡之龙);卧蛋(替强盗提供线索的人)

(21) 停息 。如:卧鼓(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22) 趴伏

卧右膝。——明· 魏学洢《核舟记》

名词

寝室 。如: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比喻自己的地盘不容许别人插足);卧内(卧室、内室)

英文翻译

lie down; cr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ngo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5 [宝安腔] ngo3 [东莞腔] ngo3
◎ 潮州话:o6

宋本广韵

shān,shàn [shan]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HK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YR
四角: 44601

详细解释

shān

名词

(1) (形声。占声。本义:用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 同本义

苫,盖也。——《说文》

白盖谓之苫。——《尔雅》。注:“白茅苫。今江东呼为盖。”李注:“编菅茅以盖屋者曰苫。”

寝苫。——《仪礼·既夕礼》

乃祖吾离被苫盖。——《左传·襄公十四年》

(3) 又如:草苫子;苫宇(草庐);苫茨(茅草盖的屋顶);苫盖(茅草编的覆盖物。亦特指草衣、茅屋);苫蓑(茅草所编用以遮雨的覆盖物);苫褐(草衣)

(4) 古代居丧时,孝子睡的草垫子

寝苫枕草。——《左传·襄公十七年》

(5) 又如:苫条(毡条);苫块(“寝苫枕块”的略语。古礼,父母死后,儿子要睡草荐,枕土块);苫次(指居亲丧。即在苫、寝苫);苫席(用麦杆或茅草编的粗席。常垫于褥下或用于居丧);苫庐(古代在亲丧中所居之室);苫壤(苫席与土块。指居亲丧中)

(6) 另见 shàn

shàn

动词

(1) 编茅盖屋

刈茅苫鹿屋,插棘护鸡栖。——宋· 陆游《幽居岁莫》

(2) 后泛指用席、布等遮盖东西 。如:要下雨了,快把麦子苫上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另见 shān

英文翻译

rush or straw mat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sim1 sim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am1 [海陆丰腔] zham1 di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diam1
◎ 潮州话:思奄2 多奄6 ,siam2(siám) [澄海]siáng(siáng) ,diam6(tiăm) [澄海]diang6(tiă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失廉鹽A平聲開口三等鹽Aɕĭɛmsjem
zhěn [zhen]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PQN
吉凶:
仓颉: DLBU
四角: 44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2) 同本义

枕,卧所荐首也。——《说文》

辗转伏枕。——《诗·陈风·泽陂》

险且枕。——《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 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3) 又如:枕上之花(比喻女色);枕箱(可作枕头使用的长方形扁箱。出门旅行时放置零物);枕山(谓垫得很高的枕头);枕中术(藏在枕中的秘术);枕中书(珍秘之书)

(4) 枕骨

头横骨为枕。——《素问·骨空论》

动词

(1) 枕着

曲肱而枕之。——《论语》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晋书》

尸骸枕藉。——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枕弓(犹枕戈);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枕石(枕于石头。多指隐居山林);枕甲(枕着铠甲)

(3) 靠近,临

会稽东接于海,南近 诸越,北枕大江。——《汉书·严助传》。

(4) 又如:枕江(临江);枕河(临河);枕水(靠近水边);枕流(靠近水流)

(5) 卧,睡 。如:枕月(躺在月光下);枕格(卧于床上;指受酷刑)

英文翻译

pillow

方言集汇

◎ 粤语:zam2 zam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m3 [客语拼音字汇] zim3 [沙头角腔] zim3 [东莞腔] zim3 [台湾四县腔] tsiim3 [客英字典] zhim3 [陆丰腔] zhim3 [梅县腔] zhim3 [宝安腔] zi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深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ɖʰĭĕmdrim/dym
kuài [kuai]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N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DK
四角: 451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鬼声。字本作“凷”,是个会意字,表示土块装在筐器之中。后来写作“塊”,变成了形声字,现在简化为“块”。本义:土块)

(2) 同本义

凷,墣也。从土,一屈象形。——《说文》。张舜徽注:“凵象盛土之器,而土在其中也。”

凷,坚土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寝苫枕块。——《仪礼·丧服传》。释文:“土也。”

大块噫气。——《庄子·齐物论》

大块禀群生。——《文选 ·张华诗》。注:“谓地也。”

石块丛起则历。——《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块阜(小土丘);块苏(土块和草堆。比喻卑微);块山(土墙)

(4) 成块的东西 。如:把肉切成块;块子(成块状的形体);块聚(凝结成块)

(5) 郁结的心思 。如:块磊(比喻郁结在胸中的愁闷或气愤)

量词

(1) 整体的一部分

人运大石一块。——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2) 又如:一块布;一块石头;一块煤;一块方糖;一块肥皂;一块冰砖

(3)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如:三块钱

形容词

(1) 孤独;孑然

块然独立天地间。——《荀子·性恶》

块然独立,则哀愤两集。——刘琨《答卢谌书》

(2) 又如;块坐(独坐);块然(孤独;安适自得的样子);块独(孤独)

英文翻译

piece, lump; dollar

方言集汇

◎ 粤语:faai3
◎ 潮州话:g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