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甲

wò jiǎ [ wo jia]
繁体 臥甲
注音 ㄨㄛˋ ㄐ一ㄚˇ

词语释义

1.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词语解释

  1. 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受任以来,剿贼是务,捐资竭产,卧甲枕戈,凡数月不寝处。” 清 张际亮 《传闻》诗:“地险将军仍卧甲,天高使相但衔杯。”

引证解释

⒈ 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受任以来,剿贼是务,捐资竭产,卧甲枕戈,凡数月不寝处。”
清张际亮《传闻》诗:“地险将军仍卧甲,天高使相但衔杯。”

卧甲的网络释义

卧甲

  • 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受任以来,剿贼是务,捐资竭产,卧甲枕戈,凡数月不寝处。” 清 张际亮 《传闻》诗:“地险将军仍卧甲,天高使相但衔杯。”
  • 汉字详情

    [wo]
    部首: 205
    笔画: 8
    五笔: AH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LY
    四角: 73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2)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又如:

    (5)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故事);

    (6) 卧碑(规矩。原指明清两代在明伦堂立的石碑,上面刻着约束生员的条文);

    (7) 卧佛(横卧的佛像。即释迦的涅槃像);

    (8) 卧治(躺着治事。指无为而治);

    (9) 卧理(躺着理事。同“卧治”);

    (10) 卧苫枕块(卧于草垫上,以土块作枕头。指人子守父母之丧而言。同“寝苫枕块”);

    (11) 卧甲(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12) 眠,睡

    暮卧则梦闻。——《论衡·订鬼》

    (13) 又如: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重重);卧处(指睡卧起居;寝卧之所);卧起(寝卧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诸事);卧榻之侧(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14) 倒伏;横陈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15) 又如:卧辙(卧于道路上阻止行车。后用作挽留去职官吏的用语);卧骨(谓死于沙场);卧翻(将牲兽翻倒)

    (16) 舍弃 。如:卧鼓(将战鼓弃置不用,使之废卧地上,表示时局清平无战事)

    (17) 燠,暖

    屈木为棬,以张生绢袋子,滤热乳,著瓦瓶子中卧之。——《齐民要术》

    (18) 又方言,专指用开水煮熟鸡蛋。如:卧个鸡子儿

    (19) 隐居 。如:卧云(卧于高山云海深处。比喻隐居);卧隐(隐居);卧龙(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指诸葛亮与庞统。后引申指未为世用的英才)

    (20) 伏藏 。如:卧虎(伏藏的虎);卧龙(卧睡之龙);卧蛋(替强盗提供线索的人)

    (21) 停息 。如:卧鼓(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22) 趴伏

    卧右膝。——明· 魏学洢《核舟记》

    名词

    寝室 。如: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比喻自己的地盘不容许别人插足);卧内(卧室、内室)

    英文翻译

    lie down; cr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ngo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5 [宝安腔] ngo3 [东莞腔] ngo3
    ◎ 潮州话:o6

    宋本广韵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

    卧甲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