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货

mài huò [ mai huo]
繁体 賣貨
注音 ㄇㄞˋ ㄏㄨㄛˋ

词语释义

1.出售货物。 2.詈词。指卖淫妇。

词语解释

  1. 出售货物。

    许地山 《春桃》:“你当跑外卖货。我还是当捡货的。”

  2. 詈词。指卖淫妇。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 蔡大嫂 是 罗哥 的人,不比别的卖货,可以让他捡魌头!”

引证解释

⒈ 出售货物。

许地山《春桃》:“你当跑外卖货。我还是当捡货的。”

⒉ 詈词。指卖淫妇。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蔡大嫂是罗哥的人,不比别的卖货,可以让他捡魌头!”

卖货的网络释义

卖货

  • 一词多义;第一种意思为出售货物,第二种意思为卖淫妇。
  • 卖货造句

    虽然他的生活和我们的截然不同,需要走街串巷的去卖货,可他同样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争取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拥有美好的未来。
    “六折卖货”的背后,是上海想方设法走出专利转化难、专利产品产业化难的又一尝试。
    别看那些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着大腹便便的商人看似普通。
    当白雪听到一个年老的叫喊声:“卖货物了,卖好东西,”她从窗子看向外面并且说。
    每年新春蚕见市,他也带着丝货到各处跑码头,只要谁地方价好,他就前去卖货,虽无一定的地方,总不出这山东山西两省。
    围观的人,都上来指责卖货的人玩压秤杆子,缺斤短两骗小孩。
    此时,命名为“卖货郎的,而被视为一组单纯的专业销售人员,和一个新的名字,”代表的收音机零件厂商“获得通过。
    主家千金之躯自然不会受这舟车劳顿之苦,此番却是俺与账房邓先生一同领着一队人来这京东贩卖货物回乡的!
    小贩们沿街叫卖货物。
    这对夫妇,丈夫天天到市场去进货,妻子则在摊子上卖货,真是夫唱妇随,别有一番快乐。
    日本东京西部武藏小金井站附近的“岛田”杂货店里,一条名叫的雄性柴犬当起了店员,能帮店主卖货。
    他读过几天书,做过卖货郎,当过流浪儿,也曾入清兵营当过兵。
    当日上去卖货,曾有一个喜蛛落在脚上,那知却是这件喜事!
    卖货郎看穿了他的伎俩,推动了第三次到海岸,在那里他购买了货物,而不是他的盐海绵。
    周应秋、魏良卿得知消息后,为了探听虚实,周应秋亲自出马,扮成一名卖货郎,手拿一个拨浪鼓,挑着货郎担子,去朱家庄侦察。
    起初记者以为店家只是想照单卖货,后来发现其中另有隐情。
    这对夫妇,丈夫天天到市场去买货,妻子则在摊上卖货,真是夫唱妇随,另有一番快乐。
    唯品会沈亚曾表示,唯品会的终极目标是持续帮商家卖货,持续帮消费者找到心仪的商品。
    阿杜的车开到疗养院门口时恰好碰到了挑着担子上天池购卖货物的挑山工,挑山工的担子里放着几只欢蹦乱跳的花栗鼠。

    汉字详情

    mài [mai]
    部首: 223
    笔画: 8
    五笔: FNUD
    五行:
    仓颉: JNYK
    四角: 40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2) 同本义

    卖,出物货也。——《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

    有卖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卖炭得钱;出卖(拿东西换钱);卖动(卖出去);卖缺(出卖官位);卖冰(天热时,贩卖冰水。引申指有利的时机或作事应掌握时机);卖婆(牙婆,以贩卖货物为生的妇女);卖婚(嫁娶时,多索财物作为聘金或嫁妆,有如买卖,故称卖婚);卖爵(买卖官爵);卖货(出售货物);卖春(卖娼;卖淫。指妇女出卖肉体);卖契(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卖妻鬻子(形容生活穷困,不能维持,而卖妻儿);卖文(写文章赚取酬劳)

    (4) 背地里害人以利己;背叛

    谄贵卖友。——《后汉书·李固传》

    (5) 又如:卖放(接受贿赂而私自放走);卖阵(受敌方收买而于阵前佯败;接受贿赂而向人提供情况);卖交(背叛朋友。出卖朋友间的交情);卖邻(出卖邻邦);卖友求荣(出卖朋友以谋求名利、地位)

    (6) 炫耀

    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看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红楼梦》

    (7) 又如:卖口(夸口);卖才(卖弄才华;显才);卖舌(卖弄口舌。即以巧语炫世);卖膏药(比喻说大话、吹牛皮);卖富(夸富;摆阔气);卖风流(卖风情,指女子浓妆艳抹,卖弄姿色以诱人)

    (8) 尽量使出来 。如:卖查梨(以花言巧语讨好或欺骗人);卖力气;卖力

    (9) 给予 。如:卖倒(卖定的,不可赎回);卖人情(故意给人好处,使人感激自己)

    (10) 〈方〉∶耍,扮 。如:卖解(江湖艺人玩耍的一种杂技,多由女子跑马献艺);卖嘴(耍嘴皮子);卖油嘴(犹言耍贫嘴);卖武(靠表演武术谋生);卖呆(装傻;发愣)

    量词

    旧时酒馆中称一整份菜为一卖

    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sell; betray; show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maai6
    ◎ 潮州话:bhoi7

    宋本广韵

    huò [huo]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WX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动词

    (1) 买进,卖出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英文翻译

    goods, commodities, products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