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语

dān yǔ [ dan yu]
繁体 單語
注音 ㄉㄢ ㄩˇ

词语释义

1.只语,一句话。 2.非对偶的语句,散体语句。

词语解释

  1. 只语,一句话。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先圣昔贤之单语片言,固非顽钝无耻者所可藉以藏身也。”

  2. 非对偶的语句,散体语句。

    章炳麟 《文学总略》:“ 阮元 之徒,猥谓儷语为文,单语为笔, 任昉 、 徐陵 所作可云非儷语邪?”

引证解释

⒈ 只语,一句话。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先圣昔贤之单语片言,固非顽钝无耻者所可藉以藏身也。”

⒉ 非对偶的语句,散体语句。

章炳麟《文学总略》:“阮元之徒,猥谓儷语为文,单语为笔, 任昉、徐陵所作可云非儷语邪?”

单语的网络释义

单语

  • 单语指人只会一种语言的现象。
  • 汉字详情

    dān,shàn,chán [dan,shan,chan]
    部首: 223
    笔画: 8
    五笔: UJ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CWJ
    四角: 80506

    详细解释

    chán

    (2) 另见 dān;shàn

    dān

    形容词

    (1) (本义:大)

    (2) 同本义

    單,大也。——《说文》。段注:“当为大言也,浅人删言字。如誣加言也,浅人亦删言字。”

    明清于单辞。——《书·吕刑》。按,夸诞之辞。

    夏禹能单平水土。——《国语·郑语》

    王之威亦单矣。——《史记·春申君传》

    单埢垣兮。——扬雄《甘泉赋》。注:“大貌。”

    (3) 单独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单,物之单名也。”

    (4) 又如:单幅门(独扇的门);单跪(弯屈一膝,行半跪之礼。也叫“打千”);单绪(只有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即单传)

    (5) 一个

    单,一也。——《汉书·枚乘传》注

    今单车来代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单介(一人;一个);单味(一味菜肴);单民(只身);单幅(单条;条幅)

    (7) 孤独;孤立

    令母在后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单孑(只身;个人);单己(只身;个人);单老(孤独无依的老人);单然(孤单的样子);单雄(孤单的雄鸟)

    (9) 衣物等单层

    庶人单衣。——《礼记·儒行》注

    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又如:单绞(苍黄色的单衣);单账(单层的账子);单席(一重坐席)

    (11) 衣物单薄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12) 又如:单复(单薄的衣服和厚重的衣服);单虚(单薄空虚);单衾(薄被);单轻(单薄)

    (13) 衰弱 。如:单慧(小有才慧);单寒(身体瘦弱;因衣单而受寒);势单力薄

    (14) 简单;单纯 。如:单陋(简陋);单议(简单的议论);单调

    (15) 奇数。如:单日;单只袜子;单号;单牌(标志五里数的路牌)

    名词

    (1) 记事纸条 。如:菜单;清单

    (2) 名册 。如:名单

    (3) 一大块布,通常是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棉布或麻布,作为床上用品使用 。如:床单

    (4) 打横格的、上面记载关于某项交易的记录、保证或指示的条子、散页或卡片。如:某种设备的保修单

    副词

    仅,仅仅 。如:单则(只;而);不单

    (1) 放在两个数量中间,表示较大的量下附有较小的量,用同“零” 。如:一百单八将;二百单九年

    (2) 另见 chán;shàn

    shàn

    名词

    (1)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2) 姓(春秋有单豹)

    (3) 另见 chán;dān

    英文翻译

    single, individual, only; 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1
    ◎ 潮州话:duan1(tuaⁿ); siang6(siăng) [潮州]siêng6(siĕng);siang5(siâng) [潮州]siêng5(siêng)

    宋本广韵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