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薄垫子。
《新唐书·卢怀慎传》:“﹝ 怀慎 ﹞既属疾, 宋璟 、 卢从愿 候之,见敝簀单藉,门不施箔。”
引证解释
⒈ 薄垫子。
引《新唐书·卢怀慎传》:“﹝怀慎﹞既属疾, 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敝簀单藉,门不施箔。”
单藉的网络释义
单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án
(2) 另见
dān
形容词
(1) (本义:大)
(2) 同本义
單,大也。——《说文》。段注:“当为大言也,浅人删言字。如誣加言也,浅人亦删言字。”
明清于单辞。——《书·吕刑》。按,夸诞之辞。
夏禹能单平水土。——《国语·郑语》
王之威亦单矣。——《史记·春申君传》
单埢垣兮。——扬雄《甘泉赋》。注:“大貌。”
(3) 单独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单,物之单名也。”
(4) 又如:单幅门(独扇的门);单跪(弯屈一膝,行半跪之礼。也叫“打千”);单绪(只有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即单传)
(5) 一个
单,一也。——《汉书·枚乘传》注
今单车来代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单介(一人;一个);单味(一味菜肴);单民(只身);单幅(单条;条幅)
(7) 孤独;孤立
令母在后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单孑(只身;个人);单己(只身;个人);单老(孤独无依的老人);单然(孤单的样子);单雄(孤单的雄鸟)
(9) 衣物等单层
庶人单衣。——《礼记·儒行》注
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又如:单绞(苍黄色的单衣);单账(单层的账子);单席(一重坐席)
(11) 衣物单薄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12) 又如:单复(单薄的衣服和厚重的衣服);单虚(单薄空虚);单衾(薄被);单轻(单薄)
(13) 衰弱 。如:单慧(小有才慧);单寒(身体瘦弱;因衣单而受寒);势单力薄
(14) 简单;单纯 。如:单陋(简陋);单议(简单的议论);单调
(15) 奇数。如:单日;单只袜子;单号;单牌(标志五里数的路牌)
名词
(1) 记事纸条 。如:菜单;清单
(2) 名册 。如:名单
(3) 一大块布,通常是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棉布或麻布,作为床上用品使用 。如:床单
(4) 打横格的、上面记载关于某项交易的记录、保证或指示的条子、散页或卡片。如:某种设备的保修单
副词
仅,仅仅 。如:单则(只;而);不单
(1) 放在两个数量中间,表示较大的量下附有较小的量,用同“零” 。如:一百单八将;二百单九年
(2) 另见
shàn
名词
(1)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2) 姓(春秋有单豹)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uan1(tuaⁿ); siang6(siăng) [潮州]siêng6(siĕng);siang5(siâng) [潮州]siêng5(siê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í
动词
(1) 践踏;欺凌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
(2) 进贡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3) 登记;记
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
(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如:藉没(没收)
(5) 顾念;顾惜 。如:藉不得(顾不得)
(6) 用绳缚 。如:藉靡(缚,捆绑)
形容词
杂乱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
名词
(1) 通“籍”
(2) 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3) 耕种藉田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
(4) 赋税 。如:藉敛(征收税赋)
(5) 通“阼”。势位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6) 另见
jiè
名词
(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2) 同本义
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
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
藉乃燔林。——《列子·黄帝》
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
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
动词
(1) 衬垫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3) 坐卧其上
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
(5) 践踏;欺凌 。如:凌藉(践踏;欺凌)
(6) 抚慰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
(8) “借”的繁体字
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海陆丰腔] zia5 [东莞腔] cit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zia5 |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qid6
◎ 潮州话:zia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褯 | 慈夜 | 從 | 麻三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dzʰĭa | ziah/dzy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