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救

kuāng jiù [ kuang jiu]
注音 ㄎㄨㄤ ㄐ一ㄡˋ

词语释义

匡救 kuāngjiù

(1) 扶正挽救

rescue from disaster, errors,etc.

词语解释

  1. 匡正补救。

    《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讎,反以亡躯。”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至诚格天》:“﹝ 纯皇 ﹞引为己责,命羣臣直言以匡救其失。” 邹韬奋 等《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所以不得不大声疾呼,希望唤起舆论,督促政府,共谋匡救。”

引证解释

⒈ 匡正补救。

《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讎,反以亡躯。”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清昭槤《啸亭杂录·至诚格天》:“﹝纯皇﹞引为己责,命羣臣直言以匡救其失。”
邹韬奋等《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所以不得不大声疾呼,希望唤起舆论,督促政府,共谋匡救。”

匡救的国语词典

匡正挽救。

匡救的网络释义

匡救

  • 匡救,汉语词汇。
  • 拼音:kuāng jiù
  • 释义:匡正补救,扶正挽救。
  • 匡救造句

    像这种括囊守禄、明哲保身的官员,又怎能匡救时弊,有所作为呢?
    袁绍协迫韩馥,遂领冀州牧,卑辞厚币招揽田丰,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命以为别驾。
    其后蜀王秀得罪,帝将杀之,乐平公主每匡救,得全。
    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用特电恳我全国父老兄弟,同心抗拒,协力匡救,以绝后患,而保国权,不胜盼祷之至。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人生处世,应当匡救时局的艰危,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怎么能为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了此一生呢?秋瑾。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德,故上下能相亲也。
    各式各样的领导者,例如宗教领袖、贸易工会主义者、联合国的秘书长,大声疾呼全球经济的沉痾要用绿色环保的药引来匡救。
    诸王必须以匡救为急,不可虚生浪死,取笑于后代。
    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
    播皇泽以熙世,扬茂化之酢醇,君臣覆度,各守厥真,上垂询纳之弘,下有匡救之责,士无虚华之宠,民有一行之迹,粲乎亹亹,尚此忠益。
    而汉魏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者也。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诚所赖於傅君也。
    但作为皇上的耳目股肱,焉能为了一已安危,而不顾社稷倾危,尽忠匡救乎?
    为臣奉主,匡救危乱,若处不谏争,出不陪随,缓则耽宠争荣,急便逃窜,臣节安在?
    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大臣也。
    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以为别驾。

    汉字详情

    kuāng [kuang]
    部首: 211
    笔画: 6
    五笔: A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G
    四角: 717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匚( 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4) 又如:匡子(框子)

    (5)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6)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7)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8) 古地名

    (9)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10)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1)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动词

    (1) 纠正,匡正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2)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3) 拯救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4)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5) 帮助;辅助,辅佐

    上匡天子。——《三国志》

    (6)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7) 弯曲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8) 亏损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9) 料定;料想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0) 通“恇”。恐惧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形容词

    (1) 方正;端正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2)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3) 安适 。如:匡咏(安适吟咏)

    英文翻译

    correct, restore, revis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1
    ◎ 客家话:[梅县腔] k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台湾四县腔] kiong1
    ◎ 潮州话:戈安1(康),kang1 (kh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去王陽合平聲合口三等kʰĭwaŋkhyang/qvang
    jiù [jiu]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IYT
    五行:
    仓颉: IEOK
    四角: 489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 同本义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英文翻译

    save, rescue, relieve; help,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4 [东莞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5 [梅县腔] giu5 [陆丰腔] giu5 [台湾四县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宝安腔] g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祐去聲開口三等kĭəukiuh/k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