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五代荆浩匡庐图是中国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荆浩。“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匡庐图的网络释义
匡庐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匚(
),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2)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4) 又如:匡子(框子)
(5)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6)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7)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8) 古地名
(9)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10)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1)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动词
(1) 纠正,匡正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2)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3) 拯救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4)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5) 帮助;辅助,辅佐
上匡天子。——《三国志》
(6)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7) 弯曲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8) 亏损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9) 料定;料想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0) 通“恇”。恐惧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形容词
(1) 方正;端正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2)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3) 安适 。如:匡咏(安适吟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台湾四县腔] kiong1
◎ 潮州话:戈安1(康),kang1 (kh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匡 | 去王 | 溪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kʰĭwaŋ | khyang/qv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2) 同本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
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3) 亦泛指简陋居室
屋室庐庾。——《荀子·正名》。注:“草屋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
南阳诸葛庐。——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庐舍(田舍;茅屋);庐落(庐舍院落);庐舍丘墟(家业败落);庐井(房舍田园);庐宇(房屋)
(5) 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6) 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 。如:庐厂(临时用的丧棚);庐寝(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
(7) 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8) 又如:庐帐(以帐幕作居室;帐篷);庐徼(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
(9) 古州名 。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10) 通“籚”。矛戟等兵器的柄
粤无镈, 燕无函, 秦无庐。——《周礼·考工记·总序》
(11) 又如:庐器(古代戈属兵器的柄);庐人(造戈矛之柄的工匠)
动词
寄住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诗·大雅·公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u2 [客英字典] lu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从啚。囗(
),表示范围。啚( ),“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2) 同本义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3) 又如:试图(打算);图计(谋划)
(4) 图谋;谋取
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图王(图谋王业);图功(图谋建立功业);图回(图谋运转);图全(图谋保全自身);图利(图谋私利);图私利;图一时之痛快;图名;图害(谋害);图饱私囊;图吞公款
(6) 筹划;设法对付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7) 又如:图治(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8) 绘画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汉书·苏武传》
(9) 又如:图形(画出人的相貌);图工(善于绘画的人);图画(描绘人或物的形像)
(10) 摹拟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
(11) 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名词
(1) 所画的图画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 又如:看图识字;图载(以图像表达);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图卷;图法(图录和法典);图轴(画轴;画卷);略图(简单的图画);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图说(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
(3) 地图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图本(图样);图志(附有地图的地方志);图牒(图籍表册);图书(图籍;书籍);图式;图例;图板;图忏(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纬(图忏和纬书)
(5) 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主权的领土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杂诗》
(6) 意图;意愿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7) 塔,即“浮图”的简称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水经注》
(8) 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
(9) 书籍 。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u5(tôu) tu5(th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