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罗綺。
仲容 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遂以“北阮”代称亲族之富者。 唐 戴叔伦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底偶为邻,北 阮 那怜南 阮 贫。”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止为这穷村拟受 西施 福,只此上佳婿难招北 阮 家。”
引证解释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罗綺。
引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
后遂以“北阮”代称亲族之富者。 唐戴叔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清李渔《奈何天·媒欺》:“止为这穷村拟受西施福,只此上佳婿难招北阮家。”
北阮的网络释义
北阮
语出:唐 戴叔伦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底偶为邻,北 阮 那怜南 阮 贫。”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止为这穷村拟受 西施 福,只此上佳婿难招北 阮 家。”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动词
(1) 败北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et7 [海陆丰腔] bet7 [梅县腔] bet7 [东莞腔] bet7 [客英字典] bet7 [陆丰腔]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台湾四县腔] bet7 [宝安腔] bet7
◎ 潮州话:bag4 (p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北 | 博墨 | 幫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pək | p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元声。本义:五阮关)(2) 同本义
阮,代郡五阮关也。——《说文》。按,亦曰 五原关
流民欲入五阮关者,勿苟留。——《汉书·成帝纪》
秦九原郡, 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注
(3) 殷商国名 。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为周文王所灭
阮,国名。今 陕西 平凉府 泾州是也。——《字汇》
侵阮徂 共。——《诗·大雅·皇矣》
侵自阮疆。
(4) 一种古老乐器“阮咸”的简称 。古琵琶的一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现也有三弦的阮。如:阮咸
(5) 侄的代称 。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世称“大小阮”。后用“小阮”作侄的代称。省称“阮”。如:“贤阮”;阮家会(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阮咸宅(侄子居处的代称)
(6)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on3 ngie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1 [客英字典] ngien3 ngion3 [东莞腔] ngion1 [台湾四县腔] ngion3 ngien3 [宝安腔] ngi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元 | 愚袁 | 疑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ngyan/ngvan | ŋĭwɐ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