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处理公务。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板隶》:“ 全椒 章惠 知 温州 平阳县 ,奉公爱民,理繁就简,凡百公务,不差隶卒勾摄。”
拘捕;传拿。
《元典章·刑部十五·停务》:“官司不详事体,依凭勾摄,民皆受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
谓对人有极强的吸引力。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 朱小姐 ﹞心里却想着 竞新 此时是否仍站在门外,也想到 竞新 那一双会勾摄人家心灵的眼睛。”
引证解释
⒈ 谓处理公务。
引《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
清褚人穫《坚瓠九集·板隶》:“全椒章惠知温州平阳县,奉公爱民,理繁就简,凡百公务,不差隶卒勾摄。”
⒉ 拘捕;传拿。
引《元典章·刑部十五·停务》:“官司不详事体,依凭勾摄,民皆受苦。”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
⒊ 谓对人有极强的吸引力。
引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八:“﹝朱小姐﹞心里却想着竞新此时是否仍站在门外,也想到竞新那一双会勾摄人家心灵的眼睛。”
勾摄的国语词典
逮捕、拘捕。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富贵发迹司志》:「冥府帖本司勾摄入狱。闻已化身为牛,托身邻家。」也作「勾提」、「勾追」。
如:「勾摄公事」。
勾摄的网络释义
勾摄
勾摄,谓处理公务。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ōu
动词
(1) 本作“句”。弯曲 。如:勾垂(弯曲低垂);勾着背;勾曲
(2) 删除或截取
谢安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撰策文,文成, 安辄勾点,令更治改。——《魏书·司马叡传》
把报上的新词勾出来
(3) 又如:勾除(勾销,除掉);勾抹(勾除;抹掉);勾却(勾销,取消)
(4) 勾勒(用笔先勾一个轮廓) 。如:勾染(勾勒渲染);勾填(勾勒填描)
(5) 勾结
都是这些和尚勾合光棍,在外诈作客商模样。——清· 艾衲居《豆棚闲话》
(6) 又如:勾哄(勾结哄骗);勾合(勾结;串通,结合)
(7) 勾引,引诱
他在王婆茶房里,和 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水浒传》
(8) 又如:勾将(引杀;纠集);勾惹(引逗,挑逗);勾挑(勾引挑逗);勾戏(勾引调戏);勾肆(勾拦瓦肆的简称。宋元时说书演戏的场所,后来也指妓院);勾拽(勾引)
(9) 捉拿,逮捕
其实犯死罪免死充军者,以著伍后所生子孙替役,不许勾原籍子孙。——《明史·刑法志》
(10) 又如:勾提(捉拿,拘捕);勾摄公事(拘捕罪犯);勾追(追捕,捉拿);勾取(捉拿);勾致(拘捕)
(11) 调和使粘 。如:勾点杂合面;勾一锅粥给大家吃
(12) 得到 。如:勾唤(传唤);勾扰(传唤干扰);勾集(召集);勾军(征兵);勾迁(征调,调遣)
名词
(1) 古代指不等腰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 。如:勾股弦定理
(2) 另见
gòu
名词
圈套 。如:勾中(圈套)
形容词
(1) 用同“够”。足够;能够
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陈州粜米》
(2) 又如:你勾得着那么高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eu1 geu2 keu1 gio1 gio3 [陆丰腔] geu1 [客英字典] geu1 keu1 [宝安腔] giu1 [客语拼音字汇] geu1 [海陆丰腔] kieu1 [东莞腔] geu1 [台湾四县腔] kie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鉤 | 古侯 | 見 | 侯 | 平聲 | 尤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ku/kou | kəu |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2) 同本义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4) 执;持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5)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6) 拘捕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7) 辅助、佐助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 吸引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9) 拍照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10)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12)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13)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14) 治理 。如:摄事(治事,理事)
(15) 收敛,聚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 黄宗羲《原君》
(16)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17) 整顿;整理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19) 管辖;统领 。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20) 控制 。如:摄持(护持;控制)
(21) 保养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22)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23)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24) 夹,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25)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名词
缘,边 。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
niè
(古汉语)
安静;安定:“天下摄然,人安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