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两端带勾的扁担。
李古北 《农村奇事》:“ 崔氏 一躲,没有让他打住。恰好 鹿汉基 老汉来借勾担, 崔氏 得救了。”
引证解释
⒈ 两端带勾的扁担。
引李古北《农村奇事》:“崔氏一躲,没有让他打住。恰好鹿汉基老汉来借勾担, 崔氏得救了。”
勾担的网络释义
勾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ōu
动词
(1) 本作“句”。弯曲 。如:勾垂(弯曲低垂);勾着背;勾曲
(2) 删除或截取
谢安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撰策文,文成, 安辄勾点,令更治改。——《魏书·司马叡传》
把报上的新词勾出来
(3) 又如:勾除(勾销,除掉);勾抹(勾除;抹掉);勾却(勾销,取消)
(4) 勾勒(用笔先勾一个轮廓) 。如:勾染(勾勒渲染);勾填(勾勒填描)
(5) 勾结
都是这些和尚勾合光棍,在外诈作客商模样。——清· 艾衲居《豆棚闲话》
(6) 又如:勾哄(勾结哄骗);勾合(勾结;串通,结合)
(7) 勾引,引诱
他在王婆茶房里,和 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水浒传》
(8) 又如:勾将(引杀;纠集);勾惹(引逗,挑逗);勾挑(勾引挑逗);勾戏(勾引调戏);勾肆(勾拦瓦肆的简称。宋元时说书演戏的场所,后来也指妓院);勾拽(勾引)
(9) 捉拿,逮捕
其实犯死罪免死充军者,以著伍后所生子孙替役,不许勾原籍子孙。——《明史·刑法志》
(10) 又如:勾提(捉拿,拘捕);勾摄公事(拘捕罪犯);勾追(追捕,捉拿);勾取(捉拿);勾致(拘捕)
(11) 调和使粘 。如:勾点杂合面;勾一锅粥给大家吃
(12) 得到 。如:勾唤(传唤);勾扰(传唤干扰);勾集(召集);勾军(征兵);勾迁(征调,调遣)
名词
(1) 古代指不等腰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 。如:勾股弦定理
(2) 另见
gòu
名词
圈套 。如:勾中(圈套)
形容词
(1) 用同“够”。足够;能够
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陈州粜米》
(2) 又如:你勾得着那么高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eu1 geu2 keu1 gio1 gio3 [陆丰腔] geu1 [客英字典] geu1 keu1 [宝安腔] giu1 [客语拼音字汇] geu1 [海陆丰腔] kieu1 [东莞腔] geu1 [台湾四县腔] kie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鉤 | 古侯 | 見 | 侯 | 平聲 | 尤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ku/kou | kəu |
详细解释
dān
动词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3)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4) 背负 。如:担簦(背着伞)
(5) 承当,承担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6)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7) 另见
dàn
名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3) 轿子 。如:担舆(肩舆)
(4) 肩负的责任 。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量词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n1(taⁿ) dan3(tà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亶 | 多旱 | 端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tɑn | tanx/t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