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召唤;传呼。 宋 苏轼 《乞增弓箭社条约状》:“如社内一两村共为一火,地里稍远,不闻鼓声去处,即火急差急脚子勾唤。若强盗入村,鼓声勾唤不到,及到而不入贼者,并罚钱三贯。”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如今左司家勾唤我,今日便行,留下夫人与孩儿,紧守闺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适官中以他事勾唤,因约明旦。余返寓,通夕不寐,黎明不巾櫛访之。”
引证解释
⒈ 召唤;传呼。
引宋苏轼《乞增弓箭社条约状》:“如社内一两村共为一火,地里稍远,不闻鼓声去处,即火急差急脚子勾唤。若强盗入村,鼓声勾唤不到,及到而不入贼者,并罚钱三贯。”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如今左司家勾唤我,今日便行,留下夫人与孩儿,紧守闺门。”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适官中以他事勾唤,因约明旦。余返寓,通夕不寐,黎明不巾櫛访之。”
勾唤的国语词典
传唤。
勾唤的网络释义
勾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ōu
动词
(1) 本作“句”。弯曲 。如:勾垂(弯曲低垂);勾着背;勾曲
(2) 删除或截取
谢安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撰策文,文成, 安辄勾点,令更治改。——《魏书·司马叡传》
把报上的新词勾出来
(3) 又如:勾除(勾销,除掉);勾抹(勾除;抹掉);勾却(勾销,取消)
(4) 勾勒(用笔先勾一个轮廓) 。如:勾染(勾勒渲染);勾填(勾勒填描)
(5) 勾结
都是这些和尚勾合光棍,在外诈作客商模样。——清· 艾衲居《豆棚闲话》
(6) 又如:勾哄(勾结哄骗);勾合(勾结;串通,结合)
(7) 勾引,引诱
他在王婆茶房里,和 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水浒传》
(8) 又如:勾将(引杀;纠集);勾惹(引逗,挑逗);勾挑(勾引挑逗);勾戏(勾引调戏);勾肆(勾拦瓦肆的简称。宋元时说书演戏的场所,后来也指妓院);勾拽(勾引)
(9) 捉拿,逮捕
其实犯死罪免死充军者,以著伍后所生子孙替役,不许勾原籍子孙。——《明史·刑法志》
(10) 又如:勾提(捉拿,拘捕);勾摄公事(拘捕罪犯);勾追(追捕,捉拿);勾取(捉拿);勾致(拘捕)
(11) 调和使粘 。如:勾点杂合面;勾一锅粥给大家吃
(12) 得到 。如:勾唤(传唤);勾扰(传唤干扰);勾集(召集);勾军(征兵);勾迁(征调,调遣)
名词
(1) 古代指不等腰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 。如:勾股弦定理
(2) 另见
gòu
名词
圈套 。如:勾中(圈套)
形容词
(1) 用同“够”。足够;能够
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陈州粜米》
(2) 又如:你勾得着那么高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eu1 geu2 keu1 gio1 gio3 [陆丰腔] geu1 [客英字典] geu1 keu1 [宝安腔] giu1 [客语拼音字汇] geu1 [海陆丰腔] kieu1 [东莞腔] geu1 [台湾四县腔] kie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鉤 | 古侯 | 見 | 侯 | 平聲 | 尤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ku/kou | k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奂(
)声。本义:呼,叫,)(2) 同本义
唤,呼也。——《说文新附》
不闻爷娘唤女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千呼万唤始出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唤门(在门外叫内边的人开门);唤应(呼应,照应);唤字叫背(掷钱猜正反面赌博)
(4) 呼唤使来
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唤取(呼请);唤集(召集);唤铁(一种响铁器,敲击时可以招唤鸟兽)
(6) 传唤 。如:唤问(传唤讯问);唤质(传唤质对);唤审(传唤审讯)
(7) 叫做 。如:唤作(叫做,称做);唤做(叫做)
(8) 啼叫,禽鸟发出叫声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乐府诗集》
(9) 以为 。如:唤则(当做,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