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元提要

gōu yuán tí yào [gou yuan ti yao]

词语释义

提:摘出,提出;提要:摘出纲要。探取精微,摘抉要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章炳麟《缘起·例言》:“故撰录事迹,诠次法程,钩元提要,庶有取尔。”

成语用法

勾元提要作谓语;指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汉字详情

gōu,gòu [gou]
部首: 202
笔画: 4
五笔: Q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I
四角: 27720

详细解释

gōu

动词

(1) 本作“句”。弯曲 。如:勾垂(弯曲低垂);勾着背;勾曲

(2) 删除或截取

谢安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撰策文,文成, 安辄勾点,令更治改。——《魏书·司马叡传》

把报上的新词勾出来

(3) 又如:勾除(勾销,除掉);勾抹(勾除;抹掉);勾却(勾销,取消)

(4) 勾勒(用笔先勾一个轮廓) 。如:勾染(勾勒渲染);勾填(勾勒填描)

(5) 勾结

都是这些和尚勾合光棍,在外诈作客商模样。——清· 艾衲居《豆棚闲话》

(6) 又如:勾哄(勾结哄骗);勾合(勾结;串通,结合)

(7) 勾引,引诱

他在王婆茶房里,和 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水浒传》

(8) 又如:勾将(引杀;纠集);勾惹(引逗,挑逗);勾挑(勾引挑逗);勾戏(勾引调戏);勾肆(勾拦瓦肆的简称。宋元时说书演戏的场所,后来也指妓院);勾拽(勾引)

(9) 捉拿,逮捕

其实犯死罪免死充军者,以著伍后所生子孙替役,不许勾原籍子孙。——《明史·刑法志》

(10) 又如:勾提(捉拿,拘捕);勾摄公事(拘捕罪犯);勾追(追捕,捉拿);勾取(捉拿);勾致(拘捕)

(11) 调和使粘 。如:勾点杂合面;勾一锅粥给大家吃

(12) 得到 。如:勾唤(传唤);勾扰(传唤干扰);勾集(召集);勾军(征兵);勾迁(征调,调遣)

名词

(1) 古代指不等腰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 。如:勾股弦定理

(2) 另见 gòu

gòu

名词

圈套 。如:勾中(圈套)

形容词

(1) 用同“够”。足够;能够

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陈州粜米》

(2) 又如:你勾得着那么高吗?

(3) 另见 gōu

英文翻译

hook, join, connect; en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au1 gau1 ngau1
◎ 客家话:[梅县腔] geu1 geu2 keu1 gio1 gio3 [陆丰腔] geu1 [客英字典] geu1 keu1 [宝安腔] giu1 [客语拼音字汇] geu1 [海陆丰腔] kieu1 [东莞腔] geu1 [台湾四县腔] kie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侯平聲開口一等ku/koukəu
yuán [yuan]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F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U
四角: 1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2)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 敬玄失律, 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3) 又如:元首(头)

(4) 天

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淮南子·原道》。注:“天也。”

(5) 又如:元机(天机,指神秘的天意);元神(天帝,天神);元父(天帝);元命(天命);元天(苍天)

(6) 君

元首起哉。——《书·益稷》。传:“元首,君也。”

元,君也。——《广雅》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宋· 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7) 又如:元、恺辅舜(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叫“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叫“八恺”。八元八恺辅佐虞舜,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元龙(皇帝);元明(佛教指清净光明);元后(天子;帝王的嫡妻)

(8) 开始;起端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9) 又如:元始天尊(道教所尊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名);元初(起初);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元因(原因)

(10) 根源;根本 。如:元本(根本);元序(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元极(万物之本原)

(11) 指元气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指人的精神,精气;中医名词,指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如:元炁(元气);元阳(男子的精气)

(12) 道家所谓的道

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子华子·大道》

(13) 又如:元神(佛道经过修炼的灵魂。成仙得道的人,其元神可以离开肉体自由来往);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的尊称);元龙(元阳,道教指“得道”)

(14) 指帝王年号

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史记》

(15) 朝代名 。1206 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 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至正间。——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6) 又

元政紊弛。

(17) 又如:元人百种(书名。即元曲选)

(18) 数学名词 。数字和若干字母的有限次乘法运算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称元。如:一元二次方程

(19) 民众,百姓 。如:黎元;元元;元元之民(众百姓)

(20) 在各国多种硬币中,仿古德国银质硬币塔勒的任何一种硬币 。如:金元

(21)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形容词

(1) 第一,居首位的

二世元年七月。——《史记·陈涉世家》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阳嘉元年。——《后汉书·张衡传》

隆庆元年。——《明史》

(2) 又如:元题(第一道题);元辰(元旦;吉日);元首(迷信占卜名称之一,六壬课中的第一课,是大吉大利,如愿的课);元妃(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元女(长女)

(3) 大

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颜师古注:“元,大也。”——《汉书》

(4) 又如:元功巨勋(巨大的功勋);元庸(巨大的功劳);元勋(大功勋)

(5) 善;吉 。如:元夫(善士);元元之民(善良的百姓);元正(善良正直)

(6) 本来;向来;原来

元犹原也。——《春秋繁露 ·垂政》

必先原元而本本。——《潜夫论·本训》

(7) 又如:元物(原物);元金(金属);元丝课(一种标准银锭);元名(原名);元身(原身);元心(本心,本意)

(8) 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自此而元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

至曾元时。

(10) 又如:元黄(黑色与黄色。引申为吏治);元色(黑色);元玉(玄玉。黑色的玉);元狐(玄狐)

英文翻译

first; dollar; origin; hea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ien2 je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梅县腔] ngian2 [海陆丰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yan2 [宝安腔] ngien2 | jen2 [客英字典] ngi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gnian3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ŋĭwɐnngyan/ngvan
tí,dī [ti,d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JG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AMO
四角: 56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1) ——用于“提防”( dīfang)、“提溜”( dīliu)等

(2) 另见

英文翻译

hold in hand; lift in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t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zjeʑĭe
yào,yāo [yao]
部首: 615
笔画: 9
五笔: S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WV
四角: 10404

详细解释

yāo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5) 姓

动词

(1) 约请;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yuē)。胁迫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yào

名词

(1) 要点,纲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2) 又如:纪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扼要(抓住要点);要谛(要义);要窍(要诀;关键的办法);要归(重点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点);要令(主旨;要旨);要义(要旨);要机(犹要旨)

(3) 计数的簿书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

(4) 又如:要会(会计;簿书)

(5) 权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6) 又如:要贵(犹显贵,权贵);要势(谓权贵的势力。常指居要位有权势者)

(7) 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晋书》

(8) 又如:要道(比喻职位要且有权有势的人)

(9) 要子 。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如:打要子

(10) 总要

要以不能免。——宋· 苏轼《教战守》

(11) 姓

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形容词

(1) 重要,重大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要着(重要的措施或计谋);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门);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犹重要);要则(重要的准则);要切(重要适切);要月(指农作重要的时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话);要务(重要的事务);要术(重要的方法和谋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剧(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职位);要事;要犯

(3) 简要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

(4) 又如:要屈(谓简约仪仗、屈尊同众);要括(扼要,简括);要约(简练,精练);要言(言论简扼)

(5) 地位显要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要近(显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显要地位);要显(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要官(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7) 险要,与战略有关的 。如:要会(通道要地);要冲(位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动词

(1) 扼守。谓扼守险要 。如:要衡(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要壤(指军事上的要地)

(2) 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如:要钱(玩弄手段捞钱);要嘴吃(谓嘴馋向别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要留清白。——明· 于谦《石灰吟》

要汝知闻。——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要货(想出卖);要待(想要;待要)

(5) 使;让;叫

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张铣注:“要,犹使也。”

(6) 应当;必须 。如:要自(应自;须自);要须(必须;需要);要当(自当;应当)

(7) 即将来临 。如:要下雨了

(8) 表示比较;估计

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如:要得(若要);要不价(否则;要不然)

(2) 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3) 另见 yāo

英文翻译

necessary, essential; necess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ji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1 jeu5 jau1 jau5 [陆丰腔] jau5 [海陆丰腔] rau1 rau5 [宝安腔] jau5 | jau1 [沙头角腔] jau5 [客英字典] jau5 jau1 jeu1 [东莞腔] jau5 jau1 [梅县腔] jau5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au4 yeu1 yeu4 [梅县腔] j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霄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ʔĭɛuqjeu/ieu